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汲引的意思、汲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汲引的解釋

(1) [guide;draw up (water) and conduct it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引導;開導

(2) [promote]∶比喻提拔或薦推人才

汲引忘疲,獎提不倦。——駱賓王《上兖州刺史啟》

詳細解釋

(1).從下往上打水。 唐 元稹 《分水嶺》詩:“堅冰一時合,井深凍不成。終成汲引絶,不耗復不盈。” 唐 黃滔 《景陽井賦》:“漁樵汲引,荊棘榮衰。” 艾蕪 《<豐饒的原野>前言》:“到夏天大河的水幹了,要靠挖深泉塘,讓地下水冒了出來,再用牛和騾子拉的水車,汲引上來,進行灌溉。”

(2).汲取水流。 晉 郭璞 《江賦》:“并吞 沅 灃 ,汲引 沮 漳 。”

(3).猶吸取。 晉 葛洪 《抱樸子·尚博》:“若夫翰迹韻略之宏促,屬辭比事之疏密,源流至到之修短,藴藉汲引之深淺,其懸絶也,雖天外毫内,不足以喻其遼邈,其相傾也,雖三光熠耀,不足以方其巨細。” 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丙籤·李東陽》:“ 西涯 宏才碩學,汲引風流,播之聲詩,洵足領袖一時。”

(4).引薦;提拔。《漢書·劉向傳》:“ 禹 稷 與 臯陶 傳相汲引,不為比周。”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八:“ 翟公巽 雖為 蔡京 所汲引,然抗直不為屈。” 茅盾 《路》一:“入黨政界罷?不但要人汲引,并且也得會拍會鑽。”

(5).引導;開導。 南朝 梁 沉約 《為竟陵王發講疏并頌》:“無相非色空不可極,而立言垂訓,以汲引為方。” 南朝 陳 徐陵 《孝義寺碑》:“願生千佛,無非賢聖,汲引之義雖同,隨機之感非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詩:“無生有汲引,茲理儻吹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汲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字面及引申義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本義
    由“汲”(取水)和“引”(引導水流)組成,原指通過工具從低處取水并引導至高處的過程。

  2. 引申比喻

    • 借鑒經驗或知識:比喻像取水一樣汲取他人的智慧、經驗或文化成果,如“汲引前人思想以創新”。
    • 舉薦提拔人才:引申為對人才的推薦和提攜,如駱賓王《上兖州刺史啟》中“汲引忘疲,獎提不倦”即表達薦才不倦之意。

二、用法與語境

  1. 文學與日常
    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場合,如“他汲引後進,廣受贊譽”。
  2. 近義詞:舉薦、提拔、引導。
  3. 反義詞:埋沒、壓制。

三、總結

“汲引”既保留原始取水的物理動作描述,又擴展至抽象層面,強調對知識或人才的主動獲取與扶持。具體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側重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汲引

汲引是一個漢字,由兩個部分組成:“水”和“引”。汲引的意思是從水源中引取水。它是一個動詞,表示從水井等地方取水的動作。

汲引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汲:由“氵”(水的部首)和“即”(即時的意思)組成,共8個筆畫。
- 引:由“弓”(弓的部首)和“爾”(你的意思)組成,共4個筆畫。

汲引的來源:
汲引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禮記·月令大傳》中,用來描述取水的行為。

汲引的繁體字:
汲引的繁體字為「汲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常常稍有變動,例如「引」字在古代可寫作「引」,而「汲」字在古代則有多種寫法,如「」和「」等。

汲引的例句:
1. 他走到水井邊汲引清水。
2. 農民汲引水來灌溉田地。

汲引的相關詞彙:
- 組詞:汲水、引水、引井等。
- 近義詞:打水、舀水、取水等。
- 反義詞:注水、灌水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