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馬折足的意思、得馬折足的詳細解釋
得馬折足的解釋
見“ 得馬生災 ”。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折足的解釋 見“ 折足覆餗 ”。
網絡擴展解釋
“得馬折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因福得禍,即看似得到好處卻招緻災禍。該成語與“得馬生災”同義,常用來表達福禍相依的辯證關系。
二、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
出自《淮南子·人間訓》中的“塞翁失馬”故事,後演變為成語。
- 成語故事
古代塞北一老翁的馬逃至胡人領地,鄉鄰安慰他,他卻認為未必是壞事。後馬帶回胡人駿馬,老翁之子因騎胡馬摔斷腿,但因此躲過戰亂征兵。故事說明福禍無常,需辯證看待。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作賓語、定語,用于描述因福緻禍的情境。
- 典型例句:
宋代黃庭堅《次韻奉送公定》中“得馬折足禍,亡羊多歧悲”,以“得馬折足”與“亡羊歧路”并列,表達對禍福無常的感慨。
四、相關擴展
- 近義詞:得馬生災、塞翁失馬
- 反義邏輯:與“因禍得福”形成對照,體現道家“禍兮福所倚”的哲學思想。
五、注意
部分資料(如)提到“得東西過多難以利用”的解釋,但此說法與主流權威文獻不符,建議以《淮南子》典故及傳統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馬折足是一個成語,意為遭到挫折和不順利。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成語的部首和筆畫。
部首:得馬折足的部首是馬(mǎ),代表與馬有關的事物。
筆畫:得馬折足共有14個筆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種刑法。古時候,如果一個人犯罪被判決騎刑,那麼他就會被騎在馬上,然後用力壓折他的腿。這種刑法被視為嚴厲而殘忍的懲罰。因此,“得馬折足”這個成語後來就用來比喻遭到挫折和不順利的境況。
在繁體字中,得馬折足的寫法是得馬折足。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稍有不同,得馬折足在古代寫作「得馬折足」。這是因為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經曆了一些改變和簡化。
例句:
他考試沒有取得好成績,真是得馬折足。
組詞:得意洋洋、大馬金刀、事半功倍、一馬當先
近義詞:碰壁、遭受挫折、受到打擊
反義詞:一帆風順、如願以償、順利進行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