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催首的意思、催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催首的解釋

亦稱“ 催頭 ”。封建社會中官府指定摧征錢糧的人。倘不能催促欠戶如限繳清,催首要受追比,因此而家破人亡者,亦所在多有。 明 高明 《琵琶記·義倉赈濟》:“點催首,放富差貧;保解戶,欺軟怕硬。”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滾單落戶》:“五戶中以欠數最多者為催頭。其單,甲長領給最多者。催頭逢卯,執單赴比。比後又交與下手欠數多者為催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催首是明清時期負責催征賦稅、徭役的基層差役頭目,通常由裡甲制度下的糧長或裡長指派,承擔督促鄉民完納錢糧、協調官府與民衆的職責。其角色兼具行政強制性與地方協調性,常見于賦役制度文獻記載。

一、核心定義與職責

催首專指明代至清代前期在裡甲制中協助官府征收田賦、管理徭役的基層負責人。其職責包括:

  1. 催征稅糧:按冊督促所屬農戶按期繳納錢糧,并初步核查數額;
  2. 協調糾紛:調解因賦稅産生的民間矛盾,上報無法處理的争議;
  3. 代輸墊付:遇農戶拖欠時需先行墊付,再行追償,故多由富戶擔任。

二、制度背景與曆史語境

催首制度依附于裡甲制(每110戶為一裡,推丁糧多者10戶輪任裡長),是明代賦役體系的關鍵環節。裡長下設催首若幹,分片管理賦稅催征,形成“官府—裡長—催首—農戶”的多級管控鍊。這一制度在《明史·食貨志》中明确記載:“役曰裡甲……催科、勾攝俱責之。”

三、社會地位與現實困境

催首雖屬基層權力角色,但實際處境艱難:

四、現代語義與文獻價值

該詞現已消亡,僅存于研究明清經濟史的文獻中,如《中國賦役制度史》等著作。其釋義需結合特定曆史背景理解,現代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均标注為曆史詞彙。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催首”是古代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一種職務稱謂,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1.基本定義

2.職務風險

3.社會背景

4.文學記載

5.曆史演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不同朝代的變化,可參考《福惠全書》《琵琶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暧廼飽祿報帖駁犀常經吵喜持律垂絲待命膽囊炎定西番發慮飯車反真封皮佛草臯搖貴卿聒絮孤筇寒鳴荷擾赫張謊喬厮擊箙景氣鏡聽禁咒九厄鞠躬君子凱易看卓況乃攬結老教老子長孫霖澍柳塞髦兒班難心難言南園弄颦篇聯千裡一曲凄冽情深意重上遊山栖谷隱扇隤韶羞十常侍廋人桃花馬痛惋同文共軌完局無訾涍泉細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