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史的意思、從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史的解釋

即從吏。《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臣故為從史盜君侍兒者。”《漢書·兒寬傳》:“時 張湯 為廷尉,廷尉府盡用文史法律之吏,而 寬 以儒生在其間,見謂不習事,不署曹,除為從史,之 北地 視畜數年。” 顔師古 注:“從史者,但隻隨官僚,不主文書。”參見“ 從吏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史”是中國古代官職體系中的一個特定稱謂,主要指輔助主官處理文書、檔案、司法等事務的屬吏或僚佐。其核心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闡釋:

  1. 核心職能與身份定位:

    • 輔佐文書與行政事務:“從史”的核心職責是協助其上級官員(如縣令、郡守等)處理日常行政文書工作,包括起草、謄錄、保管公文、管理檔案等。他們是地方行政運作中不可或缺的文書處理人員。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
    • 司法輔助角色:在司法領域,“從史”常指協助主審官員處理案件記錄、整理卷宗、甚至參與案件調查和審訊過程的吏員。他們并非決策者,而是重要的執行者和記錄者。來源:《古代官職辭典》(中華書局)。
  2. 曆史沿革與層級:

    • 秦漢起源與設置:“從史”一職在秦漢時期較為常見,是郡、縣等地方政府中設置的屬吏。其地位低于“令史”、“掾史”等更高級别的文吏,但高于一般的“佐”、“史”等低級吏員。來源:《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北京出版社)。
    • 後世演變:隨着朝代更疊,具體的官職名稱和體系有所變化,但類似“從史”這種負責文書檔案、輔助主官處理具體事務的吏員角色一直存在于地方行政體系中,其職能被後來的“書吏”、“典史”、“主簿”(部分職能)等所繼承或分化。來源:《中國曆史官制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詞義構成與理解:

    • “從”的含義:在此語境下,“從”表示“隨從”、“輔佐”、“次要”之意,強調其作為輔助人員的身份,跟隨并服務于主官。
    • “史”的含義:在古代,“史”不僅指史官,更廣泛地指掌管文書、記錄之人。“史”作為官職後綴或吏員稱謂,常與文書、檔案、記錄工作相關。
    • 合成詞義:“從史”即“輔佐處理文書檔案事務的吏員”。其重點在于其輔助性(從)和文書司法職能(史)的結合。

總結定義: “從史”是中國古代(尤其秦漢時期)郡、縣等地方政府中設置的屬吏,主要負責輔助主官處理文書起草謄錄、檔案管理、司法案卷整理等具體行政事務,是地方行政運作中重要的執行層吏員,其身份具有輔助性和專業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從史”是漢代官職名稱,指高級官僚的隨從屬官,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從史”又稱“從吏”,是漢代設置的非正式官職,主要作為高級官員的隨從或助手,不列入正式官制序列。其職責側重于輔助主官處理事務,但不負責文書工作(《漢書·兒寬傳》記載“不署曹,除為從史”)。

二、職能特點

  1. 身份屬性:屬于主官自行增設的職位,類似私人幕僚,地位低于正式官吏。
  2. 工作内容:多承擔實地考察等外勤任務,例如《漢書》提到從史曾被派往北地“視畜數年”。
  3. 選拔背景:漢代官場存在不拘年齡的現象,如甘羅十二歲任上卿,側面反映從史可能因特殊才能被破格任用。

三、其他解釋說明

部分資料将“從史”引申為“從曆史中學習”的成語,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且缺乏古籍支持,建議以官職釋義為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漢書·兒寬傳》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邊虜猋騎餅子桃伯魚才學兼優赤绂吃乾飯大禮拜耽耽掉撓雕牆峻宇地市丢抹豐貌焚山烈澤鋼筆幹實耕田隊根磨國恥郭公磚黉學黃犢舍昏上揭局急溜溜敬懼靜域舊林克星濫巾踉跳兩頭蛇廉賈立格溜撒六市流香樓台亭閣論難眉案煤掌妙手空空末班拏兵牛刀割鷄齊規瓊草攘攘營營日昃旰食塞包袱三黃山積深長實際情況食炙水晶球探找嫌好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