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格的意思、立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格的解釋

(1).訂出标準。《資治通鑒·唐昭宗天複三年》:“令六軍諸衛副使、京兆尹 鄭元規 立格召募於市。”

(2).确立格局。 宋 張表臣 《珊瑚鈎詩話》卷二:“學詩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立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

1.訂出标準

指建立規則或制定規範。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常見,例如《資治通鑒·唐昭宗天複三年》中提到:“令六軍諸衛副使、京兆尹鄭元規立格召募於市”,意為通過設定标準進行招募。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制度或流程的規範化,如“立格選拔人才”。


2.确立格局

常用于文學或藝術領域,指構建作品的框架或風格。宋代張表臣在《珊瑚鈎詩話》中強調:“學詩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即創作需先确立整體結構。例如在音樂節策劃中,“立格”可指活動主題與形式的規劃。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分析,可參考《資治通鑒》和《珊瑚鈎詩話》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立格

立格,是一個漢字詞彙,具有豐富的含義和用法。它由立和格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立者旁的立”和“各部首的格”,讀音為lì g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立格的左邊是立(立者旁),右邊是格(各部首的格),它們分别屬于“立字旁”和“虍字頭”的部首。立字旁有立、站,虍字頭有虍、虎。立的拼音是lì,筆畫數為五畫,格的拼音是gé,筆畫數為十畫。

來源

據史書記載,《爾雅》中有“凡物謂之格”的用法,最早使用“格”作為名詞的記載。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事物狀态、品質、條件等意義的名詞,以及指定評判和标準的動詞。而“立”的意義是建立、建設、豎立等。因此,在現代漢語中,“立格”的含義是根據某一标準評判或判斷,意味着按照規範或标準進行衡量。

繁體

立格的繁體字為「立格」,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立格的古代寫法為「立穀」,“立”為立的古代字形,“穀”是格的古代字形。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始終立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到最好。

2. 這部電影立格高,受到了廣大觀衆的喜愛。

3. 在制定新法規時,必須立格公正、合理合法。

組詞

立法、立意、立論、标準、格局、評格等。

近義詞

衡量、評判、判斷、估算、鑒定等。

反義詞

隨意、任意、不合标準、不合規範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