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耽的意思、耽耽的詳細解釋
耽耽的解釋
(1).眈眈。威嚴注視貌。亦形容貪婪地注視。《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宋 蘇轼 《見長蘆天禅師》詩之一:“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頭。”一本作“ 眈眈 ”。 清 黃宗羲 《機山錢公神道碑銘》:“逆黨恨甚,割臂而盟,耽耽思以奇計中之。” 清 薛福成 《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數十年來,西洋諸國競知 中國 幅員遼闊,又有不争遠土之名,一遇界務,鮮不為耽耽之視。”
(2).深邃貌。《文選·張衡<西京賦>》:“大夏耽耽,九戶開闢。” 薛綜 注:“耽耽,深邃之貌也。”《文選·左思<吳都賦>》:“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李善 注:“耽耽,樹陰重貌。” 宋 王禹偁 《歸雲洞》詩:“碧洞何耽耽,呀然倚山根。” 清 恽敬 《吳城萬壽宮碑銘》:“廣場千尋,連翰重牆,中周四隅,耽耽翼翼。”
詞語分解
- 耽的解釋 耽 ā 沉溺,入迷:耽樂。 遲延:耽誤。耽擱。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 耽的解釋 耽 ā 沉溺,入迷:耽樂。 遲延:耽誤。耽擱。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耽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ān dān,其含義主要有兩方面:
一、基本釋義
-
威嚴或貪婪地注視
常見于形容目光銳利、帶有侵略性或強烈欲望的注視。例如:
- 《易經·頤卦》中“虎視耽耽,其欲逐逐”,描繪老虎緊盯獵物、意圖攫取的狀态。
- 蘇轼詩句“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頭”,以病虎垂頭但目光淩厲的意象表達深沉的力量。
-
深邃的樣子
形容事物(如建築、空間等)的幽深或莊嚴。例如:
- 《西京賦》中“大夏耽耽,九戶開辟”,描述宏偉宮殿的深邃結構。
二、補充說明
- 字形與通假
“耽耽”常與“眈眈”混用。現代漢語中,“虎視眈眈”更常用“眈”字,但古籍中“耽”可作為通假字。
- 單字“耽”的關聯
單獨“耽”有沉溺、延遲等義(如“耽誤”“耽擱”),但“耽耽”側重重複疊加的凝視或深邃感。
三、常見用法
- 文學描寫:多用于詩詞或古文,增強畫面感和氣勢。
- 成語變體:需注意“虎視眈眈”的标準寫法,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耽”的詳細字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耽耽(dān dān)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憂郁、沉悶、無聊。它的拆分部首是耳(ěr)和一,共有8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是由比喻片面的憂愁、思慮帶來的“滞耽”和“沉悶”兩種感覺演化而來的。在繁體字中,耽耽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是耽耽還是保留了相同的意思和寫法。下面是一個例句:他今天心情非常耽耽,不願意與人交流。關于組詞,可以組成耽憂、耽憂滞悶等。近義詞有沉悶、愁腸百結,反義詞有開朗、快樂。希望這些内容能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