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绂的意思、赤绂的詳細解釋
赤绂的解釋
(1).即赤芾。《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紱。” 高亨 注:“赤紱,赤色之蔽膝,大夫所服,此赤紱象徵服赤紱之大夫。”《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愚頑之質,加以固病,誠羞負乘,辱污輔将之位,将被詩人‘三百赤紱’之刺。” 李賢 注:“赤紱,大夫之服也。”參見“ 赤芾 ”。
(2).即赤绶。《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天子使 魏公 位在諸王侯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 唐 白居易 《戊申歲暮詠懷詩》之二:“紫泥丹筆皆經手,赤紱金章盡到身。”參見“ 赤綬 ”。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绂的解釋 绂 (紱) ú 古代系印紐的絲繩,亦指官印:印绂。玺绂。 同“黻”。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赤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由“赤”和“绂”組成:
-
赤(chì)
本義為紅色,引申為“空淨”(如赤手空拳)、“忠誠”(如赤膽忠心)。在古代文化中,“赤”象征南方、火德,也用于形容純正的事物。
-
绂(fú)
指古代系官印或佩玉的絲帶,後衍生為身份地位的象征。不同顔色的“绂”對應不同官階,如“朱绂”為紅色绶帶,多屬高官(三品以上)。
組合釋義
“赤绂”即紅色的绶帶或服飾配件,常見于先秦文獻,如《詩經·小雅·采菽》中“赤芾(同绂)在股”,描述貴族服飾。其材質多為絲帛,顔色用朱砂染成,代表權力與尊貴。
文化關聯
- 《易經·困卦》提及“朱绂方來”,以赤绂喻指官運亨通;
- 周代禮制中,赤绂與祭祀、朝服相關,屬貴族禮儀服飾的一部分。
由于缺乏具體語境,以上為綜合釋義。若需精準解讀,建議提供出處或上下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绂》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某些古代帝王王後衣飾上使用的紅色繩帶。下面是對《赤绂》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簡要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赤绂》由兩個部首組成:赤(紅色)部首和練(繩帶)部首。赤部首的筆畫數為7,練部首的筆畫數為7。
來源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赤绂》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的服飾,以及妃嫔們的服飾裝飾物。在古代,妃嫔的服裝中常常使用紅色繩帶,稱為《赤绂》。古時候寫《赤绂》的漢字字形和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赤绂》在古代被視為一種尊貴和權力的象征。例如,一句例句可以是:“她佩戴着金冠,腰間系着一條赤绂,展現了她的尊貴身份。”
組詞:
與《赤绂》相關的一些組詞可以是:赤绂帶、帝王赤绂、赤绂衣飾等。
近義詞:
在表示紅色繩帶的意思上,與《赤绂》相近的詞語可以是:紅绫帶、赤帶等。
反義詞:
《赤绂》的反義詞可以是沒有任何繩帶,或表示非紅色繩帶的詞語。
希望這些簡要的解釋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