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从史的意思、从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从史的解释

即从吏。《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故为从史盗君侍儿者。”《汉书·儿宽传》:“时 张汤 为廷尉,廷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 宽 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 北地 视畜数年。” 颜师古 注:“从史者,但只随官僚,不主文书。”参见“ 从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从史”是中国古代官职体系中的一个特定称谓,主要指辅助主官处理文书、档案、司法等事务的属吏或僚佐。其核心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释:

  1. 核心职能与身份定位:

    • 辅佐文书与行政事务:“从史”的核心职责是协助其上级官员(如县令、郡守等)处理日常行政文书工作,包括起草、誊录、保管公文、管理档案等。他们是地方行政运作中不可或缺的文书处理人员。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
    • 司法辅助角色:在司法领域,“从史”常指协助主审官员处理案件记录、整理卷宗、甚至参与案件调查和审讯过程的吏员。他们并非决策者,而是重要的执行者和记录者。来源:《古代官职辞典》(中华书局)。
  2. 历史沿革与层级:

    • 秦汉起源与设置:“从史”一职在秦汉时期较为常见,是郡、县等地方政府中设置的属吏。其地位低于“令史”、“掾史”等更高级别的文吏,但高于一般的“佐”、“史”等低级吏员。来源:《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出版社)。
    • 后世演变:随着朝代更迭,具体的官职名称和体系有所变化,但类似“从史”这种负责文书档案、辅助主官处理具体事务的吏员角色一直存在于地方行政体系中,其职能被后来的“书吏”、“典史”、“主簿”(部分职能)等所继承或分化。来源:《中国历史官制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词义构成与理解:

    • “从”的含义:在此语境下,“从”表示“随从”、“辅佐”、“次要”之意,强调其作为辅助人员的身份,跟随并服务于主官。
    • “史”的含义:在古代,“史”不仅指史官,更广泛地指掌管文书、记录之人。“史”作为官职后缀或吏员称谓,常与文书、档案、记录工作相关。
    • 合成词义:“从史”即“辅佐处理文书档案事务的吏员”。其重点在于其辅助性(从)和文书司法职能(史)的结合。

总结定义: “从史”是中国古代(尤其秦汉时期)郡、县等地方政府中设置的属吏,主要负责辅助主官处理文书起草誊录、档案管理、司法案卷整理等具体行政事务,是地方行政运作中重要的执行层吏员,其身份具有辅助性和专业性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从史”是汉代官职名称,指高级官僚的随从属官,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从史”又称“从吏”,是汉代设置的非正式官职,主要作为高级官员的随从或助手,不列入正式官制序列。其职责侧重于辅助主官处理事务,但不负责文书工作(《汉书·儿宽传》记载“不署曹,除为从史”)。

二、职能特点

  1. 身份属性:属于主官自行增设的职位,类似私人幕僚,地位低于正式官吏。
  2. 工作内容:多承担实地考察等外勤任务,例如《汉书》提到从史曾被派往北地“视畜数年”。
  3. 选拔背景:汉代官场存在不拘年龄的现象,如甘罗十二岁任上卿,侧面反映从史可能因特殊才能被破格任用。

三、其他解释说明

部分资料将“从史”引申为“从历史中学习”的成语,但此说法权威性较低,且缺乏古籍支持,建议以官职释义为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汉书·儿宽传》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绑扎嗶囉曹洞炽情充饥画饼愁乡啜饮从纳冬麦抖翻多学科二徐讹诬凡此飞甘風騎风雨无阻绂麟匄貣供暖归逊衡桂亨运鸿稀鳞絶活路火兆家集节短解龟进寿圈肥隽游枯桐阑纵擂鼙梨子门伐绵邈密码尿素凝颦偏论平谳七尺躯青唇勤伫羣蚁附膻人逢喜事精神爽人极计生融汰轼蛙树功立业田洋晚志无列乌腻污世香绒小有产者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