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敬懼的意思、敬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敬懼的解釋

謹慎小心。《墨子·尚賢上》:“故當是時,雖在於厚祿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書·臯陶谟》“敬哉有土” 孔 傳:“有土之君,不可不敬懼。”《清史稿·穆宗紀一》:“戶部侍郎 吳廷棟 言 金陵 告捷,請益加敬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敬懼"是由"敬"與"懼"構成的并列式複合詞,在古漢語中表示既懷敬意又存戒心的複雜情感狀态。該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其核心語義特征體現在:

一、詞義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敬"指嚴肅恭謹的心理态度,"懼"含警戒戒慎之意。二者結合後構成"既敬重又戒懼"的雙重心理特征,《尚書·臯陶谟》"敬哉有土"孔穎達疏即強調這種"謹慎戒懼"的處世态度。

二、結構特征 作為并列式合成詞,《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指出其構詞法符合"同義或近義語素疊加"規律。在語法功能上主要作謂語或定語,如《漢書·王莽傳》"戰戰兢兢,敬懼天威"的用法。

三、引經據典 《周易·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的卦辭,通過自然現象诠釋了"敬天畏命"的哲學内涵。朱熹《論語集注》釋"畏天命"時,特别強調這種"心存敬畏"的倫理價值。

四、古今流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收錄其作為"敬畏"的同義詞項,但更側重強調心理層面的謹慎态度。在宗教哲學領域仍保持活躍使用,如當代儒學著作中常見"對道統持敬懼之心"的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敬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謹慎小心,同時隱含着對事物或權威的敬畏與忌憚。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由“敬”(尊敬、謹慎)和“懼”(畏懼、忌憚)組合而成,既表達對事物的重視與謹慎态度,也暗含因敬畏而産生的自我約束。例如《墨子·尚賢上》提到“莫不敬懼而施”,強調身處高位者的謹慎行為。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書經·臯陶谟》的注釋:“有土之君,不可不敬懼”(孔傳),指統治者需保持敬畏與謹慎。
    • 清代《清史稿》中“益加敬懼”則用于規勸君主在功成時仍須保持戒心。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權威、責任或重大事件的慎重态度,如古代臣子勸谏君主、現代強調對職責的嚴謹态度等。與“敬畏”不同,“敬懼”更側重因警惕而産生的謹慎行為,而非單純的尊敬。

  4. 近義與關聯概念
    近義詞包括“敬畏”“戒懼”,但“敬懼”更強調行為層面的謹慎;“反義詞”如“輕慢”“懈怠”則與之形成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暗愎奧薉阿薩姆人白日繡衣本命日賓語擘窠大字不容叉手管崔莺耽荒二神飜爾奮舋脯脡幹罷更衣挂扯毫米紅頭文件環翠閣晦晦徽位回心院接會迥路吉兇禍福獧巧魁衡逵泉之誅狼章了尦理喪洛龜麻嗏末遊濃汁炮暑偏惠潑惡破家亡國剖泮蒲柳親廟瓊花觀山讴沈泯事苗熟路踏博闼爾鐵絲牀體知讬心違條犯法向塗閑行吸溜疏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