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山烈澤的意思、焚山烈澤的詳細解釋
焚山烈澤的解釋
以火焚燒山林,烤幹沼澤。 宋 劉攽 《鴻慶宮三聖殿賦》:“焚山烈澤,害服妖息。鳥獸鹹若,草木允植。”
詞語分解
- 焚山的解釋 .失火之山。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水雖勝火,而升合不足以救焚山。”.猶焚死。 清 錢謙益 《曹能始為先夫人立傳寄謝》詩:“築室不堪論舊隱,焚山寧復問新封。”參見“ 焚死 ”、“ 焚林 ”
- 澤的解釋 澤 (澤) é 水積聚的地方:大澤。湖澤。潤澤(潮濕)。沼澤。 金屬或其他物體發出的光亮:光澤。色澤。 恩惠:恩澤。澤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洗濯。 汗衣,内衣。 澤 (澤) ì 古同“釋”,解散。
網絡擴展解釋
“焚山烈澤”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fén shān liè zé
- 注音:ㄈㄣˊ ㄕㄢ ㄌㄧㄝˋ ㄗㄜˊ
- 字面含義:指用火焚燒山林、烤幹沼澤的行為。
二、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出自宋代劉攽的《鴻慶宮三聖殿賦》:“焚山烈澤,害服妖息。鳥獸鹹若,草木允植。”。原文描述通過極端手段(焚燒山林、排幹沼澤)消除災害,使自然恢複秩序。
三、引申含義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其引申為“采取極端手段完成任務”,可能與戰國時期白起攻楚的典故相關。但此說法未見于古籍或權威辭書,需謹慎采信。
四、用法說明
- 古籍用例:多用于描述通過破壞性手段達到治理或征服目的的場景,如劉攽賦中體現的“消除災害”語境。
- 現代使用:該成語較為生僻,現代漢語中較少出現,常見于古文解析或學術讨論。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鴻慶宮三聖殿賦》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山烈澤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烈火燃燒山嶽、猛烈的洪水淹沒澤地,形容災難極其嚴重。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焚 - 火+分
山 - 山
烈 - 火+列
澤 - 氵+貝
來源:
《焚山烈澤》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而原文出自《左傳·成公四年》:“焚山烈澤,不足以解二難。” 此處用來形容時局的危急,拯救無望。
繁體:
焚山烈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的寫法沒有特定規定,可以按照傳統的字形寫,如焚山烈沢。
例句:
這場洪水把整個城市變成了焚山烈澤。
組詞:
焚燒、山嶽、烈火、澤地
近義詞:
火海,災難
反義詞:
安定,祥和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