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e rip] 由反向的兩股潮流而形成的激流現象
“激潮”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jī cháo
注音:ㄐㄧ ㄔㄠˊ
核心定義:
指由反向的兩股潮流相互作用形成的激流現象,屬于自然地理或海洋學術語。例如海水因潮汐運動或不同方向水流交彙時産生的湍急水流。
自然現象層面
比喻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學術定義,可參考海洋學文獻或社科類詞典。
《激潮》一詞是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激」和「潮」。
「激」字的部首是「水」,它包含了13個筆畫;而「潮」字的部首也是「水」,它包含了15個筆畫。
「激潮」一詞來源于漢語。它用來形容海洋中激烈的波濤或湧動的水流。在引申義中,它也可以指某種力量或趨勢的激烈擴展或發展。
「激潮」的繁體字為「激潮」,其結構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中的「激潮」與現代相同,沒有顯著的差異。
1. 洶湧的激潮拍打着礁石,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2. 這場運動為社會帶來了激潮,推動了一系列的改革。
1. 激流:形容水流湍急激烈。
2. 激揚:形容情感或音樂聲音高亢激昂。
3. 激情:指強烈的情感。
1. 波濤:形容海浪高漲。
2. 澎湃:形容力量或聲音的激發強盛。
3. 洶湧:形容水流或動勢猛烈。
1. 平靜:與激潮相反,指水面或局勢沒有波瀾,非常平穩。
2. 安靜:與激潮相反,指沒有噪音或騷動。
3. 緩和:與激潮相反,指局勢或情緒逐漸平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