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詞曲的意思、詞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詞曲的解釋

[a general term for ci and qu] 詞和曲的合稱

詳細解釋

(1).詞和曲的并稱。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詩》:“ 緻堂 雲:古樂府者,詩之旁行也;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十二:“吾宗 鶴尹 兄 抃 ,工於詞曲。”

(2).指戲曲。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音律》:“詞曲中音律之壞,壞于《南西廂》,凡有作者,當以之為戒,不當取法。”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九:“ 李笠翁 詞曲尖巧,人多輕之。然其詩有足采者。”

(3).謂說唱。《金6*6*梅詞話》第十五回:“又有那站高坡打談的,詞曲 楊恭 ,到看這搧響鈸遊腳僧,演説 三藏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詞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詞曲是漢語文學中兩種重要的韻文形式,通常作為合稱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詞與曲的合稱
    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句式長短不一,需按固定詞牌填詞。曲則是元代興起的韻文形式,句法更靈活,可加入襯字,代表形式有散曲和劇曲。

  2. 與詩的區别
    詩注重節奏和韻律,詞在詩的基礎上更嚴格,需符合詞牌格律;曲則突破詩詞限制,語言更口語化,且與音樂結合更緊密。


二、曆史與演變

  1. 宋代
    詞成為主流文學體裁,代表作家如蘇轼、李清照,作品多抒發個人情感。

  2. 元代
    曲達到鼎盛,關漢卿、馬緻遠等創作了大量散曲和雜劇,内容貼近市井生活。

  3. 清代及以後
    詞曲逐漸脫離音樂成為獨立文學形式,清代學者如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探讨詞曲創作理論。


三、功能與作用

  1. 文學價值
    經典作品如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被選入高中教材,展現語言韻律美和思想深度。

  2. 教育意義
    通過分析詞曲,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文化認同及思辨能力,例如結合曆史背景解讀作品内涵。


四、擴展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文學辭典或教材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曲》是個很有意思的詞,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詞”和“曲”。用漢字的部首來拆分的話,它們的部首分别是“讠”和“曱”,其中“讠”是“言字旁”,表示與言語有關,而“曱”則是“曰字旁”,表示與說唱有關。 “詞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人雅士們創作詩詞和音樂曲調的過程中。他們通過詞篇的修辭和藝術手法表達情感,然後将其配以音樂曲調,形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詩詞歌賦。 在繁體字中,“詞曲”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并沒有太大的差異。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詞曲”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在古代,人們使用毛筆在紙上書寫漢字,字的形狀更加書法美觀,但基本的結構和筆畫順序與現代相同。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詞曲”來表達和形容一些文學藝術作品。例如:“他的詞曲才華讓人歎為觀止。”這句話意思是說他的詩詞和音樂才能非常出色,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想組詞的話,可以使用“創作”、“作曲”、“詞人”等詞語與“詞曲”進行搭配,來表示和描述相關的概念或行為。 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曲藝”、“音樂”、“歌詞”等詞語來代替“詞曲”,因為它們都與音樂和寫作有關。 相反地,如果要找一個反義詞,很難找到與“詞曲”意思完全相反的詞語,因為“詞曲”是一個比較獨特的詞彙,代表了一種特定的文學藝術形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