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酸削的意思、酸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酸削的解釋

酸痛之極。《周禮·天官·疾醫》“春時有痟首疾” 漢 鄭玄 注:“痟,酸削也。首疾,頭痛也。” 賈公彥 疏:“人患頭痛,則有酸嘶而痛。酸削,則酸嘶之雲。” 漢 張仲景 《金匮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治》:“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宋 梅堯臣 《和劉原甫複雨寄永叔》:“渾身酸削懶能出,莫怪與公還往稀。”參見“ 酸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酸削”在現代漢語通用詞典中未見明确收錄,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用法。從單字釋義分析:“酸”本義指醋味,引申為悲痛(《說文解字》“酸,酢也”,又可形容肌肉微痛,如《靈樞經》載“酸者,陽氣多而陰氣少”;“削”原指用刀斜切,《廣雅》釋作“削,減也”,後引申為削弱、削減之意。

二字組合在古典文獻中偶見使用,《黃帝内經》有“酸削不能行”的病症描述,特指因氣血不足導緻的四肢酸軟無力症狀。清代醫家張志聰在《素問集注》中注解:“酸削者,酸疼如刀削也”,此處“酸削”作形容詞使用,形容肢體酸麻如遭刀削的特殊痛感。

現代方言研究中,該詞仍保留于部分吳語區,如《甯波方言詞典》記錄“腳骨酸削”表述,指久立或勞累後腿部酸脹。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彙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新華成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尚未形成獨立詞條,建議使用時可輔以具體語境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酸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古籍中的常見用法)

  1. 指身體極度酸痛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漢代鄭玄注,描述頭痛引發的酸楚感(“痟,酸削也。首疾,頭痛也”)。後張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進一步用于形容虛勞病導緻的肢體酸軟無力(“酸削不能行”),強調因疾病或疲勞引發的身體不適。

  2. 古籍中的擴展用法
    宋代梅堯臣等文人也曾用此詞表達病痛或情感上的苦楚,如“酸嘶”的痛感()。

二、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食物或水果酸味濃烈到難以忍受”,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意義的衍生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金匮要略》等古籍原文,或對比權威辭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抱角牀泊爾采寫超離吹都都垂袖撮影二聲翻局飛跨紛龐阜繁幹沒工關工種管定過次故冢合軍黃皮子魂壓怒濤貨賂公行胡桃腳鴨井蟇舊第軍幟抗聲雷毂楞人簾鈎淪毀卯睡馬蹄鼈廟堂之器民胞物與貉一丘偏窳癖子鋪聞倩朗前宵騎驢索句曲肱散贍三物首唱朔法四韻松飈悚敬孫友恸悼途路托子微誠圍點打援文瀾五更天西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