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單的意思、公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單的解釋

(1).舊 中國 上海 錢莊在票據清算過程中用以劃抵款項的憑單。凡錢莊持有應向他莊收款的票據,當日不能取現,隻能分送各莊,領回“公單”。人欠收進公單,欠人發出公單。每晚,各莊集中在彙劃總會憑單進行軋算,稱為“軋公單”。

(2).舊 中國 上海 銀行業同業公會聯合準備*********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該會憑各銀行繳存的房地産、貨物、外币證券及國外存款、現金币或現金條等財産,照評價七折,發給三種憑證,其中一種稱公單,占四成,可代替現金,流通市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公單”的詞義解釋,結合搜索結果可歸納為以下兩種曆史背景下的含義:

一、舊中國錢莊票據清算中的“公單”

在20世紀初期上海錢莊體系中,公單是票據清算的重要憑證。具體表現為:

  1. 功能:錢莊之間若持有他莊應付款項的票據,當日無法直接兌換現金,需通過互送“公單”進行抵銷。收單方記為“人欠”,發單方記為“欠人”。
  2. 清算流程:每晚各錢莊在彙劃總會通過“軋公單”完成賬務軋差,即通過公單的收付差額結算實際資金流動。

二、銀行業發行的信用憑證

1930年代上海銀行業同業公會聯合準備委員會發行的一種流通性信用工具:

  1. 發行基礎:以會員銀行繳存的房地産、貨物、外币證券等資産為抵押,按估價七折發行。
  2. 流通屬性:公單占發行憑證的四成比例,可替代現金在市面流通,類似短期信用票據。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金融體系中已不常見,主要存在于民國時期上海金融史料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曆史案例或運作細節,可參考《上海錢莊史料》《中國近代金融史》等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單的意思

公單(gōng dān)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作名詞,指的是由政府或公共機構所開具的單據或文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單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八”和“單”,其中“八”是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表示底座或事物的基本形狀,而“單”則是這個詞的本體部分。

公單的筆畫數為7,其中“八”部的2畫,而“單”部的5畫。

來源與繁體

公單一詞起源于現代漢語,沒有明确的古代出處。

在繁體字中,公單的寫法為「公單」。

古時候漢字寫法

由于公單一詞是現代漢語詞彙,沒有古時候的寫法。

例句

1. 我今天去辦理了一張出國簽證,需要帶上公單和護照。

2. 假如你丢失了身份證,需要去派出所補辦一張公單。

組詞

1. 公文:表示由政府或公共機構所發出的正式文件。

2. 單據:泛指由機關、團體或個人所開具的明細或證明文件。

近義詞

1. 文書:指政府或機關部門所起草的各類文件。

2. 表格:用于記錄特定信息和數據的文件。

反義詞

私人:與公單相對,表示由個人自己發出或操作的單據或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