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凜然的意思、道貌凜然的詳細解釋
道貌凜然的解釋
(1).猶道貌岸然。《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 光嚴 整行之次,忽見 維摩 ,道貌凜然,儀形畾落。”
(2).猶道貌岸然。《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 光嚴 整行之次,忽見 維摩 ,道貌凜然,儀形畾落。”
詞語分解
- 道貌的解釋 .修道者的容貌。《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南唐 沉汾 《續仙傳·李珏》:“ 李 情景恬憺,道貌秀異。” 明 馮夢龍 《邯鄲夢·群仙聚會》:“ 漢鐘離 半世有神仙分,道貌生來坌。”.指清雅飄逸的面貌。
- 凜然的解釋 ∶恐懼、畏懼衆官凜然 ∶整肅而又可敬又可怕凜然正氣詳細解釋.嚴肅;令人敬畏的樣子。或形容表示敬重或驚恐的神态。《孔子家語·緻思》:“ 夫子 凜然曰:‘美哉德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網絡擴展解釋
“道貌凜然”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拼音:dào mào lǐn rán
- 結構:由“道”(道德)、“貌”(外表)、“凜然”(莊重嚴肅)三部分構成,形容人神态莊重、舉止端正,給人以敬畏之感。
二、詳細解釋
-
核心含義
指人外表嚴肅正經,表現出高尚的道德姿态,常用于描述在正式場合中儀态莊重的形象。
例句:
《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提到:“光嚴整行之次,忽見維摩,道貌凜然,儀形壘落。”
-
隱含色彩
該詞與“道貌岸然”近義,雖表面褒義,但有時暗含諷刺,暗示外表嚴肅而内心可能虛僞。
三、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如“他道貌凜然地發表演說”)。
- 適用場景:
- 褒義:形容品德高尚者的莊重儀态。
- 貶義:諷刺故作正經、表裡不一之人。
四、相關擴展
- 英文翻譯:Pose as a person of high morals
- 近義詞:道貌岸然、正襟危坐
- 反義詞:嬉皮笑臉、放蕩不羁
建議使用時結合具體語境,注意其可能隱含的諷刺意味。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敦煌變文集》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貌凜然》這個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莊重端正、不苟言笑的樣子,通常表示其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和清高而嚴謹的氣質。下面是關于《道貌凜然》的一些相關信息:
一、拆分部首和筆畫:
《道貌凜然》的部首是“辶”和“貝”,分别表示“走”和“貝殼”,總共有9個筆畫。
二、來源:
《道貌凜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下》一章中:“必有勇氣,且擇人而交焉,斯得交矣。”意思是一個人要有勇氣并選擇和優秀的人為友,這樣就能确保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繁體:
《道貌凜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道貌凜然」。
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形較為簡化,所以《道貌凜然》這個詞在古時的寫法為「道貌凜然」。
五、例句:
他站在講台上,道貌凜然地向學生們傳授着知識。
六、組詞:
道德、莊重、行為、舉止、修養、氣質等。
七、近義詞:
端莊、威嚴、莊重、嚴肅等。
八、反義詞:
輕薄、輕佻、放蕩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