鞴馬的意思、鞴馬的詳細解釋
鞴馬的解釋
裝備坐騎。 唐 杜甫 《狂歌行贈四兄》:“ 長安 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馬聽晨雞。”《警世通言·趙太祖千裡送京娘》:“左思右想,一夜不睡。不覺五更鷄唱,公子起身鞴馬要走。”
詞語分解
- 鞴的解釋 鞴 è 把鞍辔等套在馬身上。 〔鞲鞴〕見“ 古代的鼓風吹火器。鞲”。 筆畫數:; 部首:革; 筆順編號:
-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别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鞴馬”一詞可能存在拼寫誤差或混淆。根據現有資料分析,有兩種可能性需要區分:
一、若您實際想查詢的是“骟馬”(來自):
指被閹割過的馬匹,屬于古代畜牧業的常見操作。蒙古語稱為“阿塔思”,這種處理可使馬匹性情溫順、便于馴養,多用于長途騎乘或運輸。
二、若确為“鞴馬”: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鞴”指給馬匹裝配鞍具的動作,因此“鞴馬”意為備馬、整理馬具準備出行。例如《水浒傳》中“急教鞴馬”等描述,均表示快速備馬啟程的狀态。
建議核對原詞語境。若需進一步辨析,可提供具體出處或使用場景,以便更精準解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鞴馬這個詞是指一種古代戰争工具,用來調動戰馬作戰。它由“鞴”和“馬”兩個字組成。
鞴的部首是革,它的拆分部首是“革”和“區”,共有11個筆畫。革是指獸皮加工過程中的一種工具,區表示分割、劃分的意思。鞴字的出現是因為古代戰争時,為了提高戰馬的速度和行進能力,人們發明了鞴這種工具。
馬的部首是馬,它的拆分部首隻有它自己。馬字由三個筆畫組成,表示馬匹。
《鞴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器的演變過程。在戰争中,為了加強戰馬的沖擊力和速度,人們将鞴這個工具使用在馬身上,使得馬能更好地滿足軍事需要。
關于繁體字,鞴馬的繁體字為鞴馬。
在古時候,鞴馬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如今拆分成“鞴”和“馬”,而古代可能是合寫為一個字。
例句:将軍使用鞴馬作戰,戰馬的速度和力量大大增強了。
組詞:鞴具、馬匹、戰馬、馬隊、馬力。
近義詞:策馬,指馬。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