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楶棁的意思、楶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楶棁的解釋

柱頭鬥拱與梁上短柱。 清 唐孫華 《種樹》詩:“材不任楶棁,菌蠢無華滋。”參見“ 楶棁之材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楶棁”是一個極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需拆解為“楶”和“棁”兩部分解釋:

  1. 楶(jié)
    指古代建築中的鬥拱(柱頂支撐橫梁的方形木塊),屬于建築構件。《論語·公冶長》提到“山節藻棁”,其中“節”即“楶”,指雕刻成山形的鬥拱。這種結構兼具承重與裝飾功能。

  2. 棁(zhuō)
    指梁上的短柱(侏儒柱),通常較為細短,用于連接梁架。在“山節藻棁”中,“藻棁”指繪有水草紋飾的短柱,象征建築的華麗。

組合含義
“楶棁”合稱可理解為建築中雕飾精美的鬥拱與短柱,多用于形容過度奢華的裝飾。例如《論語》中孔子批評魯國大夫臧文仲使用“山節藻棁”為不合禮制的奢侈行為,故該詞隱含貶義,暗指浮誇不實之風。

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使用,且寫法需特别注意:若寫作“楶栎”(“栎”為樹名)則為錯誤。建議結合具體古文語境進一步确認其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楶棁》這個詞的意思

《楶棁》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扶持、支撐。它通常用來形容物體或事物的支撐作用,比喻在某些方面提供力量、支持或保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楶棁》的部首是木字旁,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楶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字形,其中“楶”取自“枳”字,意為枳木,指壓強的輔助物;“棁”則取自合字“此”和“朿”,意為此處木材。

在繁體字中,“楶棁”的形狀保持不變,仍然是“楶棁”,沒有其他特殊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時候的《楶棁》字的寫法為“擛顛”,其中的部首和結構與現代并無大的差異。

例句

1. 他是整個團隊的楶棁,每個人都依賴他的智慧和經驗。

2. 這根柱子是支撐整個建築物的楶棁。

組詞

楶林、扶楶、棁材、支楶

近義詞

支持、扶持、支撐、依靠、拐杖、柱子

反義詞

摧毀、瓦解、倒塌、崩潰、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