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年老有病的人。《左傳·昭公十四年》:“長孤幼,養老疾。” 明 王世貞 《鳳洲雜編》卷一:“ 成化 中,用吏部尚書 李裕 言,外官考察,自貪酷、老疾、罷軟之外,復設才力不及,對品改調别省。”
(2).舊病。曾經患過而未根治的病。 唐 包佶 《抱疾謝李吏部贈诃黎勒葉》詩:“茗飲暫調氣,梧丸喜伐邪,幸蒙去老疾,深願駐韶華。”
“老疾”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年老體弱且疾病纏身
指人因年齡增長而身體衰弱,并長期受疾病困擾的狀态。該用法常見于描述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例如:“他因老疾纏身,行動不便。”
舊病或未根治的疾病
指過去曾患過但未徹底治愈的病症,可能反複發作。例如唐代包佶的詩句:“幸蒙去老疾,深願駐韶華。”
文獻出處
適用語境
多用于描述兩類情景:
需注意,“老疾”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用例,可參考《左傳》、唐代詩文等古籍。
《老疾》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年老而患病或身體虛弱。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老和疾。
「老」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它的部首是「老」,總共有6個筆畫。這個字形源于古代對老年人的描繪,描繪了頭發凋零和面容憔悴的老人。
「疾」也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它的部首是「疒」,總共有5個筆畫。這個字形源于古代對疾病的描繪,描繪了人體的不適和痛苦。
結合起來,「老疾」意味着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或患有某種疾病。
「老疾」這個詞的出處并不明确,但它在古代文獻中有出現過。在古代,人們對老年人身體的虛弱病症給予了關注,并形成了這個詞彙。
在繁體字中,「老疾」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老疾》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革。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可能會出現一些變體或不同的寫法,但整體的意義是相同的。
例句:
1. 他年已九旬,深受老疾之苦。
2. 她雖然年紀不大,但因為患有老疾而經常需要休息。
組詞:
1. 老年:指年老的人。
2. 病疾:指疾病。
3. 病重:指病情嚴重。
4. 衰弱:指身體虛弱。
近義詞:
1. 老弱:指年老而身體虛弱。
2. 病苦:指患病而痛苦。
3. 老衰:指年老而力量減弱。
反義詞:
1. 年輕健康:指年輕而身體健康。
2. 強壯:指身體強健。
3. 康健:指身體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