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鼎的美稱。上古帝王建立王朝時必鑄新鼎作為立國的重器。《史記·封禅書》:“聞昔 泰帝 興神鼎一,一者壹統,天地萬物所繫終也。” 漢 焦贛 《易林·漸之臨》:“ 禹 作神鼎, 伯益 銜指。斧斤既折,撞立獨倚。” 宋 羅泌《路史·後紀一·太昊》:“﹝ 太昊 ﹞爰興神鼎,制郊禪。”後世因以“神鼎”喻指皇位。《宋書·袁顗傳》:“神鼎将淪,宗稷幾泯。” 清 沉德潛 《司馬懿故居》詩:“中原回首移神鼎,豎子成名建禪壇。”
(2).指道教煉丹藥的鼎器。 南朝 梁 江淹 《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 廣成 愛神鼎, 淮南 好《丹經》。”
“神鼎”一詞在曆史文獻和道教文化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象征帝王權力的重器
作為鼎的美稱,特指上古帝王建立王朝時鑄造的傳國寶鼎,代表政權正統與統一。例如《史記·封禅書》記載泰帝鑄造神鼎,寓意“壹統天地萬物”。後世常以“神鼎”代指皇位或國家政權,如漢代焦贛《易林》提到大禹鑄鼎的典故。
道教煉丹的器具
在道教文化中,“神鼎”指煉制丹藥的鼎器,如南朝江淹詩句“廣成愛神鼎”即描述道教煉丹場景。這類鼎器被賦予神秘色彩,象征長生或修煉法門。
補充說明:該詞多出現于曆史典籍與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使用較少。若需具體文獻例證,可參考《史記》或南朝詩文。
神鼎是一個漢字詞語,兩個字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義。神字意指超凡、超自然的存在,多與宗教、信仰等相關;鼎字則表示三足銅鼎,古代用于炊煮和祭祀,象征着權力和尊貴。
神字的部首是示部,鼎字的部首是鼎部。根據漢字的部首劃分方法,神字共有一筆,鼎字共有十一筆。
《神鼎》一詞最早出現在《封神演義》這本古代文學作品中。這部小說講述了封神榜的故事,其中神鼎是一個重要的元素,代表了神權的象征。
神鼎的繁體字為「神鼎」,保留了簡體字的形态,隻是筆劃可能略有差異。
據古籍記載,神鼎的古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但具體形态難以确定。
1. 他希望通過修煉,能夠得到一口神鼎的庇佑。
2. 這座宮殿供奉着一座神鼎,代表着皇權與天命。
3. 他相信神鼎的存在,才參加了這次祭祀儀式。
1. 神鼎寶座:意指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力和尊崇地位。
2. 神鼎崇拜:指對神聖和莊嚴的信仰和崇拜。
3. 神鼎飛升:形容人或事物卓越出衆,超越塵世凡俗。
1. 神聖鼎峙
2. 神仙之鼎
3. 神秘爐竈
1. 凡鼎俗器
2. 普通廚具
3. 世俗權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