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cere] 誠懇之心
陳見悃誠。——《漢書·王褒傳》
至誠;忠誠。 漢 劉向 《九歎·愍命》:“親忠正之悃誠兮,招貞良與明智。” 唐 白居易 《與陳給事書》:“伏願俯察悃誠,不遺賤小。” 宋 陸遊 《光宗冊寶賀表》:“徒有悃誠,形於夢想。”《明史·外國傳六·浡泥》:“臣願睹天日之表,少輸悃誠。”《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召而詢求,俾盡悃誠。”
“悃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悃誠”指至誠、忠誠的心意,強調發自内心的真摯情感,常用于表達誠懇的态度或忠實的品質。例如“陳見悃誠”(出自《漢書·王褒傳》)。
古代典籍:
近義詞:
“誠心誠意”“悃愊無華”等()。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中,強調鄭重、深切的誠意。例如在祭祀、外交等莊重場合,可用“敬獻悃誠”表達虔敬之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中的用法,可參考《漢書》《九歎》等文獻。
悃誠(kǔn chéng)是一個有着深刻内涵的漢字詞語,代表着真摯和坦率的情感表達。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人的心靈真誠地表達、展示感情。
悃(kǔn)是悃誠的單字,它由心部和困部兩個部首組成,邊筆畫數為9劃。
誠(chéng)是悃誠的第二個字,它由言部和成部兩個部首組成,邊筆畫數為6劃。
悃誠使用簡化字寫成,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說文解字》中的一個文字“謦”,意思是誠懇。在繁體字中,悃誠寫作「悃誠」。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悃誠的字形有所不同。心部的寫法十分簡潔,像一個正方形。而言部則是由兩個互相垂直、呈現出角度的直線構成的。
1. 他對朋友的悃誠談話讓人感到他真誠的情感。
2. 在這個虛僞的世界裡,保持悃誠是非常難得的品質。
組詞:悃悢(kǔn liǎng)、悃然(kǔn rán)、悃勤(kǔn qín)
近義詞:真摯、真誠、坦率、忠誠
反義詞:虛僞、假意、欺瞞、不誠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