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忤的意思、觸忤的詳細解釋
觸忤的解釋
[offence;offense;provoke] 冒犯
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明史·海瑞傳》
詳細解釋
亦作“ 觸迕 ”。冒犯。《後漢書·劉瑜傳》:“臣悾悾推情,言不足採,懼以觸忤,征營慴悸。”《晉書·唐彬傳》:“ 鄧艾 忌克詭狹,矜能負才,順從者謂為見事,直言者謂之觸迕。” 唐 杜甫 《送路六侍禦入朝》詩:“ 劍南 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三國演義》第六三回:“﹝ 彭羕 ﹞因直言觸忤 劉璋 ,被 璋 髡鉗為徒隸,因此短髮。” 清 李慈銘 《越缦堂讀書記·東華錄》:“其書編年紀録,毫無觸迕。”
詞語分解
- 觸的解釋 觸 (觸) ù 抵、頂:抵觸。“羝羊觸藩,赢其角”。 碰,撞:觸礁。觸電。觸動。觸摸。觸發。觸犯。觸怒。 遇着:接觸。觸覺(?)。觸目驚心。觸角(僶 )。觸景生情。觸類旁通。 因某種刺激而引起感情變化
- 忤的解釋 忤 ǔ 逆,不順從:忤耳(逆耳)。忤逆(a.背犯,違反;b.不孝順父母)。忤視(逆視、抗視、正視相看)。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觸忤(chù w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冒犯、違逆,通常用于描述對尊長、上級或某種權威、規範的不順從或沖撞行為。該詞帶有較濃的文言色彩,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但在書面語或特定語境中仍可見。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字義分解與合成義:
- 觸 (chù): 本義為“以角頂撞”,引申為“接觸”、“碰到”,進一步引申為“觸動”、“冒犯”。在“觸忤”一詞中,取其“冒犯”之意。
- 忤 (wǔ): 本義為“逆”、“不順從”,指違背、抵觸。如“忤逆”即指違抗長輩或上級。
- 觸忤: 由“觸”和“忤”兩個同義或近義語素并列組合而成,強調因言行不當而冒犯、頂撞、違逆了對方。其行為往往帶有一定的激烈性或直接性。
-
核心釋義:
- 冒犯;沖撞;違逆。 指言語或行為不當,得罪了地位、輩分較高的人,或違背了某種權威、意志、規範。例如:
- 他性情耿直,常因直言進谏而觸忤上司。(來源:《漢語大詞典》)
- 晚輩不敢觸忤長輩的意願。(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 此等言論恐觸忤時忌。(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
用法與語境:
- 對象: 常用于指向尊長、上級、權威人士、時局(如“時忌”)、某種既定規則或意志。
- 色彩: 帶有一定的貶義或中性色彩,強調行為的結果是引起了對方的不滿或憤怒。常用于描述因堅持己見、直言不諱或行為不當而導緻的沖突。
- 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觸忤”的使用不如“冒犯”、“頂撞”、“得罪”、“違逆”等詞常見,更多出現在書面語、曆史叙述或特定文學作品中。
-
同義詞辨析:
- 冒犯: 範圍較廣,指言語或行動沖撞了對方,引起不快或惱怒。比“觸忤”更常用,對象不一定局限于尊長權威。
- 頂撞: 強調用強硬的語言反駁或抗拒(尤指對上級或長輩),沖突性更強。
- 忤逆: 特指對父母、長輩不孝順、不服從,倫理色彩更濃。
- 違逆: 指違背、抗拒(命令、意願等),語義較“觸忤”寬泛。
“觸忤”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詞語,意指因言行不當而冒犯、違逆了尊長、上級或某種權威意志,強調由此引發的沖突或不滿結果。其核心在于“逆”與“犯”的結合。
參考資料: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等權威漢語工具書中的相關詞條解釋綜合而成。
網絡擴展解釋
“觸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chù wǔ,指冒犯、抵觸或違逆他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表示冒犯、觸犯他人,常因言行不順從而引起沖突。
- 結構:由“觸”(接觸、抵觸)和“忤”(違逆、不順從)組成,兩字均含抵觸之意。
2.出處與例句
- 《明史·海瑞傳》:“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
此句描述海瑞因直言進谏冒犯皇帝,自知可能招緻死罪。
- 《後漢書·劉瑜傳》:“臣悾悾推情,言不足採,懼以觸忤。”
意為臣子擔心言論冒犯君主。
3.近義詞與用法
- 近義詞:觸犯、冒犯、沖撞、迕逆。
- 語境:多用于描述對上位者(如君主、長輩)的違逆,或對規則的違背。
4.字義分解
- 觸(chù):本義為接觸,引申為觸動、抵觸(如“觸怒”)。
- 忤(wǔ):指不順從,如“忤逆”“與人無忤”。
5.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觸忤”多見于書面或曆史語境,口語中較少使用,通常以“冒犯”“頂撞”替代。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擴展解析,可參考《漢典》或《明史》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拜寄包身工畀矜逋堕倉忙摻扶掣筆郎撐市面玳瑁梁大吝丹脂悼懾燈盡油幹洞鑒廢興冬遇二千石飛遁粉壁風景不殊否戾覆蔭公關過實鼓足颢氣鴻記胡作胡為醮享交谪基底動脈酒監九宗七祖潰瀾療理列兵立馬萬言劉仙掌龍洞孟竹妙手偶得名不正,言不順砯碣清恪勤工助學請止鵲起儒經颯爾山椒燒杯社會制度沈淡沈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史皇束緼還婦啼魂毋或詳情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