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杜鵑鳥。古代傳說杜鵑鳥乃上古 蜀 王 望帝 ( 杜宇 )所化,至春啼鳴,故稱。 明 王世貞 《沉母挽章》詩:“慈竹 吳 江冷,啼魂 蜀 道難。”參見“ 啼血 ”。
啼魂為漢語複合詞,由"啼"和"魂"兩個語素構成。《漢語大詞典》對其構成有如下解析:
組合後的"啼魂"屬于文學性造詞,未收錄于規範型詞典。其語義可通過以下維度分析: ■字面義:哀鳴的靈魂,常見于古典文學描寫悲怆場景,如《太平廣記》卷三二八引"夜聞啼魂聲,如人泣血" ■引申義:在當代網絡文學中特指修真小說設定的靈獸物種,如《凡人修仙傳》描寫的"啼魂獸",具有吞噬魂魄的特性,此用法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網絡文學辭典》(2019版)收錄為亞文化詞彙。
參考文獻: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整理本
《雲笈七籤校注》中華書局2018年修訂版
“啼魂”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差異較大的解釋,需結合來源區分:
指杜鵑鳥,源于古代蜀地傳說。蜀王望帝(杜宇)死後化為杜鵑,每逢春季啼鳴,其聲凄切,故稱“啼魂”。
例證:明代王世貞《沉母挽章》詩雲:“慈竹吳江冷,啼魂蜀道難。”
關聯典故:
在奇幻文學中,“啼魂”是主角韓立的靈獸,設定為:
百般刁難草刺兒側跌柴草持攝崇亘蹙金啗説點花茶電阻率丁窮訂租威海衛專條風書風癱分庭抗禮腐腸伏誅瞽論嗐頭翰林院鶴健徽政矯訛警廷金玦金約局闆況老牢祭淩遽脔卷落尾茅菅木蜜目豔彷徨歧途平調清容輕裝上陣棬樞日子榮膺鞣革三品松三醫掃廳聖哲石囷樹道水箭四垣田界題緣屠博頽瘁拓提望山跑死馬滃浡無所施其技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