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醮祭祀。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七:“上命建 太乙宮 於京城外之 蘇村 ,命 芝蘭 為春官正,又命宰臣 張齊賢 醮享之。”
“醮享”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祭祀神靈或祖先的儀式活動,具體解釋如下:
“醮享”指通過設壇、供奉祭品等方式進行祭祀,尤其指規模較大的慶典儀式。其核心意義在于通過特定禮儀表達對神靈或祖先的敬意與祈求。
醮(jiào)
原指古代祭祀神靈的慶典儀式,後延伸為僧道設壇祈福的活動,如“打醮”。在婚禮中也有“醮”的禮節,即用酒祭神以示鄭重。
享(xiǎng)
本義為供奉祭品(如食品、酒水),後引申為“享受”,但在“醮享”中特指祭祀中的供奉行為。
宋代張世南《遊宦紀聞》記載,宋真宗曾命宰相張齊賢主持“醮享”儀式,修建太乙宮并設壇祭祀。這一記載表明,“醮享”在古代多用于官方或隆重的祭祀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儀式細節或曆史背景,可參考《遊宦紀聞》等古籍記載。
《醮享》是一個詞語,其含義多指古代中國民間舉行的祭祀儀式,用以祈福與感謝,有時也指宗教儀式或慶典活動。
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的記載中,其源自古代漢字的寫法。下面将進一步解釋該詞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繁體字形式,以及古代漢字寫法。
《醮享》的構成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酉”和“⻖”,其中“酉”為酒的偏旁部首,表示與酒相關的事物;而“⻖”為石頭的偏旁部首,表示堅固的事物或山的形狀。
該詞語共有11個筆畫,分别是:橫、撇、捺、點、橫、豎、橫、撇、橫、撇、橫。
在繁體字中,該詞語的寫法為「醮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詞語《醮享》的構成與現代寫法相似,但稍有不同。具體而言,古代漢字中的“酉”字寫作“酉丑”,表示酒器;而“⻖”字寫作“冖山”,表示山的形狀。因此,古代寫法為「酉丑冖山」。
1. 大家一起參加祖先的醮享儀式,祈福農作豐收。
2. 他們每年都會舉辦一場盛大的醮享慶典,慶祝村莊的繁榮與團結。
相關的詞語有:
組詞:醮祭、醮儀、祭醮、醮場。
近義詞:祭祀、祭拜、祭奠。
反義詞:歡宴、娛樂、慶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