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逋堕的意思、逋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逋堕的解釋

見“ 逋惰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逋堕(bū duò)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由“逋”與“堕”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懈怠拖延、荒廢職責。以下從詞源、釋義及典籍用例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逋(bū)

    • 本義:逃亡,拖欠。《說文解字》釋:“逋,亡也。”
    • 引申義:拖延、遲延。如“逋留”(拖延滞留)、“逋慢”(怠慢不敬)。
    • 典籍用例:

      《漢書·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指拖欠的賦稅)

  2. 堕(duò)

    • 本義:墜落,敗壞。《說文解字》釋:“堕,敗城阜曰堕。”
    • 引申義:懈怠、廢弛。如“堕怠”(怠惰)、“堕業”(荒廢學業)。
    • 典籍用例:

      《史記·貨殖列傳》:“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太公之遺法堕。”


二、複合詞“逋堕”釋義


三、現代應用與同義詞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逋堕”詞條,釋義為“拖延荒廢”。

    查看來源(漢語大詞典官網)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對“逋”“堕”的本義及引申脈絡有系統考釋。

    查看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明确标注“逋堕”為複合詞,釋義“懈怠拖延”。

    查看來源(商務印書館官網)


“逋堕”凝練體現了古人對消極怠工行為的批判,其詞義根植于字源演變與曆史語用,至今仍具警示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逋堕”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該詞讀作bū duò,是“逋惰”的異形詞,表示懈怠、拖延或逃避責任的行為。其中: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描述因懶散、拖延而未履行職責的狀态。例如:“官吏逋堕,政事不舉。”(官員懈怠,政務荒廢)

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日常交流建議選用“懈怠”“拖延”等常見詞彙替代。如需引用古籍或專業文獻,建議結合上下文進一步考證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奧林匹克格言白粱粟昌富昌化石骴骨打虎點頭哈腰鵰翎遞盜诋呵桻子膚合芙奴傳歸重過門不入熯涸驩嘩畫堂春胡道兼愛無私礛磻焦脣乾肺嚼齶捶床加食荊棘剌拘拆客土寬閑鄰杵鄰熟隆行胪歡輪廠倫敦馬骝梅軒缗繦模棱兩端凝閉牛山農祥炮位頗類窮武耆哲橪支閃讓神閑氣定舐癰吮痔愬告私言私有觀念宋磁宋體戃慌望雲之情文符饷食笑毀醯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