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脣吻的意思、脣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脣吻的解釋

亦作“ 脣呡 ”。1.嘴唇;口,嘴。《墨子·非命下》:“今天下之君子之為文學出言談也,非将勤勞其喉舌而利其脣呡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百句不遷,則脣吻告勞。” 唐 盧仝 《感古》詩之二:“脣吻恣談鑠,黃金同灰塵。” 清 龍啟瑞 《上梅伯言先生書》:“會 粵 西土匪益熾,牽於集鄉兵議團費,終日卒卒,脣吻枯燥,逮晚不得休息。”

2.借指言詞;口舌;口才。《漢書·東方朔傳》:“吐脣吻,擢頂頤。”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遂以脣吻為刃鋒,以毀譽為朋黨,口親心疏,貌合行離。”《三國志·吳志·顧雍傳》“其以 雍 次子 裕 襲爵為 醴陵侯 ,以明著舊勳”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雍 母弟 徽 ,字 子歎 ,少遊學,有脣吻。”《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 伷 ( 樊伷 )是 南陽 舊姓,頗能弄脣吻,而實無才略。”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狂生縱意高談,衆畏其脣吻,皆緘口不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脣吻”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字面含義(嘴唇或口)

  1. 指代嘴唇或嘴巴:該詞最早見于《墨子·非命下》,描述人通過口舌進行言談。例如《漢書》中“吐脣吻”即指嘴唇的動作。
  2. 引申為發聲器官:漢代王充在《論衡》中用“揚唇吻之音”比喻通過口舌發出聲音。

二、比喻含義(言談或口才)

  1. 借指言辭能力:如《抱樸子》提到“脣吻為刃鋒”,形容用語言作為攻擊工具。
  2. 文學創作中的表達: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以“唇吻告勞”比喻寫作時反複推敲言辭的狀态。

補充說明

現代網絡語境中,“唇吻”偶見被引申為“親吻”動作(如),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需注意與英文縮寫KISS(Keep It Simple原則)完全無關。

以上釋義綜合自《漢書》《墨子》《文心雕龍》等典籍,反映了該詞在古代漢語中的核心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脣吻(chún wěn)這個詞是指嘴唇接觸或輕輕觸碰的動作或行為。它由部首組成,左邊是 "口" 部首,右邊是 "文" 部首,總共有10個筆畫。脣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寫法,使用繁體字時,脣吻是「唇吻」的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唇吻」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例如「唇交」或「交脣」,都是形容兩人的嘴唇相互接觸。這種表示方式也可以在一些古代文學作品中找到。 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在不同的場景中,例如「他們在告别時交換了一個深情的脣吻」。這樣的一句例句可以形容兩個人之間的親密關系。 脣吻的組詞可以是「親吻」,這個詞的意思和脣吻基本上相同。另一個類似的詞是「接吻」,也是指嘴唇的接觸。 與脣吻相反的詞是「拒吻」,表示拒絕或避開别人的脣吻。 總結起來,脣吻是指嘴唇接觸或輕輕觸碰的動作,它由「唇」和「吻」兩個字組成,可以表達親密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