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授曆的意思、授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授曆的解釋

見“ 授曆 ”。


亦作“ 授歷 ”。頒布曆法。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亦有嶺上仙童,分丸 魏 帝;腰中寶鳳,授曆 軒轅 。” 宋 胡琦 《耕祿藳·代良耜謝表》:“茲蓋恭遇皇帝陛下,授歷析因,分田友助,即功以知稼穡,靡或遑寧;親耕以給粢盛,昭然示勸。”一本作“ 授曆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曆法·日圭同異》:“ 登封縣 有觀象、測景二臺,乃 周公 營 洛邑 時,手建遺蹟,其土圭表漏尚存,宜敕欽天官至彼考正制度尺寸,以憑授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授曆(shòu lì)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帝王向諸侯或臣屬頒布曆法的行為,象征統治權威與時間秩序的掌控。以下從語義演變、文化内涵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與基本釋義

  1. 構詞解析

    • 授:意為“給予、賦予”,《說文解字》釋為“予也”,強調自上而下的賜予行為。
    • 曆:指曆法、曆書,古代稱“正朔”,即帝王制定的時間系統。

      合稱“授曆”即君主頒布曆法,确立時間标準,體現“天命所歸”的統治合法性。

  2. 權威辭書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載:“授曆”指帝王頒行曆法于諸侯,屬國家禮儀制度。此行為既是天文管理的行政職能,更是政治主權的象征。


二、文化内涵與曆史背景

  1. “頒朔”制度的實踐

    周代起,天子每年冬季将次年曆書授予諸侯(稱“頒朔”),《周禮·春官》明确記載:“頒告朔于邦國。”諸侯需依此曆法祭祀、行政,違者視為叛逆。

  2. 天文與王權的綁定

    古人視曆法為“天道”的具象化。《漢書·律曆志》強調:“帝王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于天也。”授曆實為宣示君權神授的核心儀式。


三、典籍用例與語義延伸

  1. 原典例證

    • 《後漢書·禮儀志》:“立春之日,京師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授曆勸農。”此處“授曆”延伸為頒布農時指南,指導生産活動。
    • 唐代張說《聖制燭龍子祭告文》:“授曆履端,仰觀雲物。”指帝王通過曆法确立年度時序。
  2. 引申意義

    後世偶以“授曆”喻指傳授知識體系,如清代學者章學誠以“授曆”類比學問傳承,但此用法非主流,核心仍保留政治儀式屬性。


四、現代認知與關聯概念

“授曆”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其文化功能由标準化曆法取代。關聯術語包括: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漢書·律曆志》(中華書局校勘本)
  4. 《後漢書·禮儀志》(國學網典籍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授曆”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基本含義
指頒布曆法,屬于曆史術語。古代帝王将曆法頒布給臣民,象征統治權威和對時間的掌控。例如:

二、其他釋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傳授經驗或教訓,如“通過授曆使人明事理”。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是現代衍生義,需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表叔秉鈞當軸博得布線補削踩高跷觇決插銷茶磚澄簡竄斥導體嘟念反忤凡緻風語不透更何況供養海況颃颡韓信用兵,多多益辦皇荂虎視鷹瞵賈民教導員驕懦結托巾箱本忌時絶甘開枱苦惱略為良匠利名客零挑犂祁陸海潘江鹭約鷗盟綠地媒穩婆撚骨相樸木牆籬山岑山觜生骨十地食酒石苑收歇梳翎四弦曲俗夫炭場頹肩推搪鄉師閑一小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