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私兩濟的意思、公私兩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私兩濟的解釋

謂公家與私人都有好處。《晉書·阮種傳》:“詔曰……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損益,使公私兩濟者,委曲陳之。”亦作“ 公私兩利 ”。《文獻通考·征榷四》:“惟有於耍鬧坊場之地,聽民醖造,納稅之後,從便酤賣,實為公私兩利。”《新華月報》1951年第5期:“全國工商業者必須在公私兩利政策之下,自覺地嚴格遵守各級人民政府的法令,愛護國家財産,消滅舊社會假公濟私、損人利己的惡劣作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私兩濟”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同時兼顧公共事務與私人利益,使雙方均能受益。該詞源于古代社會治理理念,強調在維護集體利益的同時不損害個人權益的平衡狀态。從漢語詞典角度可作以下分項解析:

  1. 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成語大詞典》,“公私兩濟”指通過合理協調,既滿足公共利益需求,又保障個人正當權益,達到“公”與“私”和諧統一的狀态。例如:“這項政策設計周密,真正實現了公私兩濟。”(來源:《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語源分析

    該成語由“公私”與“兩濟”組合而成,其中“公私”代表集體與個體的對立統一關系,“兩濟”出自《周易·系辭》“天地絪缊,萬物化醇”,引申為雙向成就。成語結構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中“中庸”與“調和”的思想。(來源:《中華成語源流考》,中華書局)

  3. 用法與示例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描述政策、制度或方案的雙赢效果。例如:“社區改建方案公私兩濟,既改善了公共環境,又保留了居民原有生活空間。”(來源:《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 近義延伸

    與“公私兩利”“公私兼顧”等詞義相近,但更強調“濟”的動态結果,即通過主動協調實現雙向獲益。對比“大公無私”等單向性詞彙,其語義内涵更具平衡性。(來源:《漢語近義成語辨析》,北京大學出版社)

需說明的是,以上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避免簡單等同于“公私不分”或“假公濟私”等負面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公私兩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ōng sī liǎng jì,其核心含義是對公家和私人雙方都有益處,強調在公共事務與個人利益之間實現平衡與共赢。

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指通過某種措施或行為,既符合公共利益,又能滿足私人需求,達到雙方受益的效果。例如,在政策制定或資源分配中,若能“公私兩濟”,則能兼顧社會整體與個體的需求。

  2. 出處與背景
    最早見于《晉書·阮種傳》:“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損益,使公私兩濟者,委曲陳之。” 此句意為:若民衆有困苦,應調整政策以平衡公私利益,并詳細陳述具體方法。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主謂式結構,通常作賓語使用,屬于中性色彩成語。
    • 適用場景:多用于描述政策、制度或行為在公共與私人領域中的協調性,如“這一方案公私兩濟,值得推廣”。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公私兼顧(強調同時考慮兩方面利益)。
    • 反義詞:假公濟私(借公事謀取私利)。
  5. 例句與延伸
    曆史文獻中可見其應用,如《兩晉演義》提到“樂得公私兩濟,鼓勇直前”,形容在公事與私利協調後積極行動的情景。

“公私兩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義利統一”的追求,適用于現代管理、政策設計等領域,強調通過合理規劃實現多方共赢。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拔度版行罷休八佾脖子拐傳信盜辭倒靥诋彈疊謡鼎鋸斷道二絲反首豐節分宅高人一等膏羶箇處哥德堡鲠峭歌筵寡德關帝廟館券厚顔火氣踐諾殲夷勁切穅核慷他人之慨坑缸燎火留班柳蒲隆然龍鄉霾土批駁谯閣雀噪取平染患饒劇辱照上回善言暖于布帛盛寵生扢支聲旁沈寒神器攝衞石窖侍役庶士吐陠威容烏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