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馬的意思、調馬的詳細解釋
調馬的解釋
馴調馬匹。 唐 李端 《贈郭驸馬》詩之二:“新開金埒看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唐 李洞 《秋宿梓州牛頭寺》詩:“石室僧調馬,銀河客問牛。”
征發馬匹。《後漢書·靈帝紀》:“﹝ 光和 ﹞四年春正月,初置 騄驥廄 丞,領受郡國調馬。” 李賢 注:“調,謂徵發也。”
詞語分解
- 調的解釋 調 (調) à 安排處置:調令。調用。調度(?)。調動。調任。調防。調兵遣将。 訪查了解:調查。調研。 音樂上高低長短配合和諧好聽的一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調子。調號。調式。腔調。曲調。大調。小調。南
-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别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調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馴調馬匹
- 基本釋義
指馴服、訓練馬匹,使其適應騎乘或勞作需求。這一用法多見于唐代詩文,例如:
- 唐·李端《贈郭驸馬》詩:“新開金埒看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 唐·李洞《秋宿梓州牛頭寺》詩:“石室僧調馬,銀河客問牛。”
二、征發馬匹
- 曆史行政含義
指古代官府向地方征調馬匹的行為,常見于史書記載。例如:
- 《後漢書·靈帝紀》記載:“(光和)四年春正月,初置騄骥廄丞,領受郡國調馬。”李賢注:“調,謂徵發也。”
補充說明
-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提到“武宗急調馬中錫率兵剿滅義軍”,此處“調馬”可能結合了征發與調遣的雙重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唐代詩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調馬》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調遣馬匹”。它的拆分部首是“言”和“馬”,其中“言”表示與語言、言辭相關的事物,“馬”則表示與馬有關的事物。根據筆畫順序,它的筆畫數為12。
該詞彙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馬匹的馴養和運輸的需求。人們需要調遣馬匹進行各種工作,因此産生了“調馬”這一詞彙。
在繁體字中,詞彙《調馬》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在篆書時代,寫作“調馬”,字形與現代略有區别,但基本保持了詞義和部首的一緻。
以下是一個使用《調馬》這個詞彙的例句:他需要調馬去運送貨物。
與《調馬》相關的組詞有:調度、調遣、馬匹等。
近義詞可以有:調遣、遣馬、派馬等,它們都指的是派遣或安排馬匹。
反義詞可能是沒有一個具體詞彙可以精确對應,《調馬》代表了派遣或調遣馬匹的意思,而沒有對應的反義詞來表示不派遣或不調動馬匹的含義。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