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邦伯的意思、邦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邦伯的解釋

州牧。古代用以稱一方諸侯之長。《書·召诰》:“命庶 殷 侯甸男邦伯。” 孔 傳:“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後因稱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長官。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序:“得 結 ( 元結 )輩十數公,落落然參錯天下為邦伯,萬物吐氣,天下小安可待矣。” 仇兆鳌 注:“《唐書·元結傳》:‘ 代宗 立, 結 授著作郎,久之,拜 道州 刺史。’” 宋 陳師道 《寄鄧州杜侍郎》詩:“請公酌此壽百年,弈弈長為此邦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邦伯”是中國古代對地方行政長官的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邦伯”原指古代統領一方諸侯的首領,相當于“方伯”或“州牧”。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召诰》:“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孔傳解釋為“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其中,“邦”指國家或封地,“伯”為古代爵位或官職名,合稱代指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2.曆史演變

3.應用實例

4.相關稱謂

“邦伯”與“方伯”“州牧”等詞含義相近,均指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例如《唐詩紀事》将“邦伯”與“方伯”并提,說明兩者可互換使用。

“邦伯”從最初的諸侯領袖演變為對州級官員的泛稱,反映了中國古代地方行政體系的變遷。其用法多見于文獻典籍和詩詞,兼具曆史與文學價值。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唐詩紀事》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邦伯(bāng bó)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具有多個意思。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丶”和“北”,總共有8個筆畫。邦伯這個詞的來源主要是古代的官職名稱。 在繁體字中,邦伯的寫法是「邦伯」。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邦伯的字形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然而,在現代漢字書寫中,我們一般使用标準的簡化字寫法。 以下是一些邦伯這個詞的例句: 1. 他被任命為了邦伯,負責管理整個地區的事務。 2. 那位邦伯在百姓心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3. 隨着時代的變遷,邦伯這個職位逐漸消失了。 關于邦伯的組詞,我們可以用它來形容或者指代某個地區的領導人、負責人,比如「縣邦伯」、「城市邦伯」等。 邦伯的近義詞可以有「州牧」、「知府」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有「平民」、「百姓」等。 希望以上的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