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靖民的意思、靖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靖民的解釋

治理人民。《國語·周語下》:“自 後稷 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 文 始平之。”《國語·周語下》:“畎畝之人,或在社稷,由欲靖民也。” 韋昭 注:“靖,治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靖民”是漢語複合詞,由“靖”與“民”二字構成。《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安定百姓”,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一是指通過治理手段使民衆獲得安甯,二是指平息民亂、消除社會動蕩。《辭源》指出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其中“居四民”即含有安頓民衆之意,後逐漸演化為“靖民”的固定搭配。

在古代文獻中,《左傳·僖公九年》載有“君務靖亂,無勤于行”的表述,雖未直接使用“靖民”,但“靖亂”的概念與之相通。漢代班固《漢書·刑法志》明确提出“聖人制禮作教,立法設刑,所以靖民也”,将法律教化視為安定民衆的根本措施。唐代孔穎達疏解《尚書》時特别強調:“靖者,安也;民者,衆也。合言靖民,謂安天下之衆。”

該詞在近現代漢語中逐漸演變為曆史詞彙,但在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社會治理思想時仍具學術價值。現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列為“靖”字重要義項,與“安”“定”構成同義關系。相關詞語如“靖亂”(平定禍亂)、“安靖”(使安定)等,均保留在成語和書面語中。

網絡擴展解釋

“靖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綜合多個來源可歸納如下:

一、保護民衆的安定生活

二、治理人民

語義差異的關聯性

兩種解釋實為治國理念的不同角度:前者側重“結果”(民衆安定),後者側重“行為”(治理過程)。例如《國語》中的“靖民”既可理解為治理行為,也隱含追求安定的目标。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選擇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尚書》《國語》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肯人白雲山爆冷門悲鳴裱卷才疏德薄車熬稱名牀頭錢丢風撒腳東偷西摸霏紅負托伏怨蓋澆飯攻特貫雲石過狀回連穢狀謋然家司基本粒子皆除截奪紀念計書舉肥堪輿家空頭敕赉賜榔槺老苗禮傳立心緑燈沒巴沒鼻木撲頭慕企撲揞前往杞國之憂啓行磬地清俸取給認輸删改世統石燕手鑪帥垣田雞炮桶裙枉費心思狎慢限棒逍遙物外洩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