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光的意思、末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光的解釋

(1).馀輝。《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及 漢 興,依日月之末光, 何 謹守管籥,因民之疾(奉) 秦 法,順流與之更始。” 晉 陸機 《樂府詩》之十七:“願君廣末光,照妾薄暮年。”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公含天地之間氣,依日月之末光,能備九德,兼資百行。” 明 張居正 《答上師相徐存齋》:“老師手扶日月,照臨寰宇,沉機密謀,相與圖議於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既而獲被末光,濫蒙援拔,不肖亦自以為不世之遇。”

(2).比喻馀威。《北齊書·賀拔允等傳論》:“ 韓賢 等及聞義舉,競趣戎行,憑附末光,申其志力,化為公侯,固其宜矣。”

(3).微光。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冀以塵露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 清 孔廣森 《謝人代撰詩劄》:“輒復乞餘潤於懸河,分末光於鑿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光是漢語中具有多層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末"指物體的末端或殘餘部分,"光"指光線或光輝,組合後本義指微弱的光線或殘餘的光芒。《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馀輝",例如夕陽西下時天際殘留的霞光。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訓诂為"光之微者",強調其與強光的對比性特征。

二、引申義項 在古籍中常引申為兩種抽象含義:其一指承襲前人的德澤,如《史記·張耳陳馀列傳》載"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然耳欲因趙之末光以明主之義",此處以光線的延續性比喻前輩功業的蔭庇;其二指謙稱自身微薄的力量,清代錢謙益《答王于一秀才論文書》中"敢以古文為鹄,欲仆溯末光而共至乎",即以微弱之光喻指有限的能力。

三、近義辨析 需注意與"餘光"的語義差異:二者均可指微弱光線,但"末光"更強調時間維度的終末性,如《現代漢語詞典》引《淮南子》"日出旸谷,入于虞淵,莫知其動,須臾之間,俛人之頸,人莫欲學禦龍而皆欲學禦馬,莫欲學治鬼而皆欲學治人,急其末而緩其本"中的時空終末意象;而"餘光"側重空間維度的邊緣性,如成語"餘光分人"指分享邊際資源。

(主要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讀書雜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末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結合古籍用例及現代釋義綜合說明:

  1. 馀輝/微弱光線
    指太陽将落或初升時的微弱光線,常比喻事物接近尾聲或初始狀态。如《史記·蕭相國世家論》提到“依日月之末光”,陸機詩中“願君廣末光,照妾薄暮年”,均以光線暗喻時間或境遇的尾聲。

  2. 比喻馀威
    引申為前人遺留的影響力或權威。例如《北齊書》中“憑附末光,申其志力”,指借助前人威望實現抱負。

  3. 微光
    直接描述物理層面的微弱光亮。曹植《求自試表》以“螢燭末光”自謙貢獻微小,清代納蘭性德詩句“身向鹹池榜末光”則描繪實際微光場景。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既可寫實(如描繪黃昏微光),也可比喻(如形容影響力衰減或事物尾聲)。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典作品引用或特定修辭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暗燈白萍半罐水暴豪悲剝倍程兵家冰團擘名朝宗徹備大班黨庠電子對抗飛機吊詭咄欪番貨飛鱗鳳協鸾和改絃更張廣易規範化還贈和燠火鬥将惜節傳讦犯桀駿解約謹備鯨飲久湮絶電伉衡狼疾浪戰梁州龍鳳帖鹿糲門分鳥魚國勸儆區段妊婦三康山都師子花帥府聳動掏腸剖肚土炕王山人憸夫相位線索枭勇稀裡嘩啦羲輪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