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馀輝。《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及 漢 興,依日月之末光, 何 謹守管籥,因民之疾(奉) 秦 法,順流與之更始。” 晉 陸機 《樂府詩》之十七:“願君廣末光,照妾薄暮年。”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公含天地之間氣,依日月之末光,能備九德,兼資百行。” 明 張居正 《答上師相徐存齋》:“老師手扶日月,照臨寰宇,沉機密謀,相與圖議於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既而獲被末光,濫蒙援拔,不肖亦自以為不世之遇。”
(2).比喻馀威。《北齊書·賀拔允等傳論》:“ 韓賢 等及聞義舉,競趣戎行,憑附末光,申其志力,化為公侯,固其宜矣。”
(3).微光。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冀以塵露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 清 孔廣森 《謝人代撰詩劄》:“輒復乞餘潤於懸河,分末光於鑿壁。”
“末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結合古籍用例及現代釋義綜合說明:
馀輝/微弱光線
指太陽将落或初升時的微弱光線,常比喻事物接近尾聲或初始狀态。如《史記·蕭相國世家論》提到“依日月之末光”,陸機詩中“願君廣末光,照妾薄暮年”,均以光線暗喻時間或境遇的尾聲。
比喻馀威
引申為前人遺留的影響力或權威。例如《北齊書》中“憑附末光,申其志力”,指借助前人威望實現抱負。
微光
直接描述物理層面的微弱光亮。曹植《求自試表》以“螢燭末光”自謙貢獻微小,清代納蘭性德詩句“身向鹹池榜末光”則描繪實際微光場景。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既可寫實(如描繪黃昏微光),也可比喻(如形容影響力衰減或事物尾聲)。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典作品引用或特定修辭表達。
《末光》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末光》意思是指夕陽餘晖中的最後一縷光亮。
《末光》的第一個字“末”,是由部首“月”和構字部件“一”組成,總共有4個筆畫。
《末光》的第二個字“光”,是由部首“八”和構字部件“⺣”組成,總共有6個筆畫。
《末光》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文學作品,用來形容黃昏時分夕陽的餘晖。通常用來寫景,描繪自然美。
《末光》的繁體字為「末光」。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光」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如「灮」、「炚」。
1. 整個湖面上的水波蕩漾,映照着夕陽的末光,美得讓人驚歎。
2. 漁夫劃着小船,迎着末光歸來,他滿載而歸,十分滿足。
與《末光》相關的組詞有:末日、末世、希望的末光等。
與《末光》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夕陽晚霞、殘陽、餘晖等。
與《末光》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破曉、拂曉、黎明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