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t off] 推托;拖延
推托拖延;拖延。 清 薛福成 《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雖商設領事之始,彼必枝梧推宕。然我苟據理執言,因勢利導,始終堅持,諒彼亦無辭以難我。” 魯迅 《而已集·革命時代的文學》:“這學校是邀過我好幾次了,我總是推宕着沒有來。”
“推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基本釋義
指推托、拖延,即借故推遲或找理由延緩事情的進展。例如:“他總以各種理由推宕任務。”
拼音與結構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表示對責任的逃避或行動的延後。例如清代薛福成在奏疏中提到“枝梧推宕”,魯迅也曾用“推宕”描述自己多次推遲赴約的行為。
反義詞與翻譯
應用建議
該詞含消極色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若需強調效率,可替換為中性詞“推遲”或“延期”。
總結來看,“推宕”強調主觀性的拖延行為,需結合具體情境判斷其語義傾向。
推宕(tuī d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推遲、拖延。宕字是宕語音字,表示(宕語調)後延
推宕的部首是宀和彳,宀為宇部,彳為辵部。宇表示與房屋有關,辵表示行走。推宕一共由10筆組成。
推宕的簡化字為推延(tuī yán),推字表示推開、推動,延表示延長。
在繁體字中,推宕分别是推延的“推”和“延”,拼音為tuīyán。
在古代,推宕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的記載,推宕在古時候寫作迍離。推的形狀類似于人物推開一樣的姿勢,宕的形狀則表示延長。
1. 由于工作繁忙,他不得不推宕一些計劃。
2. 不要推宕學習,要及時完成作業。
推宕的相關詞彙有:推遲、拖延、耽擱、遲疑、延遲等。
推宕的近義詞包括:耽擱、延遲、拖拉。反義詞則是:提前、迅速、立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