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掉頭顱。亦泛指獻出生命。《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趙岐 注:“元,首也。”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六:“國讎亮不塞,甘心思喪元。” 晉 潘嶽 《馬汧督诔》:“建威喪元於 好畤 ,州伯宵遁乎 大谿 。” 郭沫若 《蜩螗集·董老行》:“久将生死獻人羣,喪元溝壑豈能撓?”
喪元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喪”讀作sàng,本義指失去、丢掉。《說文解字》釋為“亡也”,《漢語大詞典》收錄其引申義為“死亡”。“元”在甲骨文中象人首之形,《爾雅》注“元,首也”,《辭源》指出其核心義為“頭顱”。二字組合成“喪元”,字面含義即“失去頭顱”,如《漢語大詞典》引《東周列國志》例句:“匹夫逞志于一劍,猶喪元于敵手。”
二、引申義與用法
在古漢語中多用于比喻壯烈犧牲或重大損失,如《漢語成語考釋詞典》提到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形容将士戰死沙場。現代漢語中已屬罕用詞彙,僅見于特定文學作品或曆史題材文本。
三、典源參考
“喪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均與“失去生命”或“獻出生命”相關。以下是詳細解析:
“喪元”由“喪”(失去、死亡)和“元”(生命精華或頭部)組成,字面意為失去生命或頭部。在具體使用中,常引申為獻出生命或掉頭顱,強調為某種目标犧牲。
“喪元”既可指具體的掉頭顱(如古代戰争),也可抽象表達為理想或大義獻出生命,屬于帶有莊重色彩的文言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詳細典籍出處,可參考《孟子》及漢魏六朝文學作品。
愛斯基摩人傍暨抱腹剝異逋缗不通皮觸觝除翦刀把子等頭凋頹俄羅斯發聞俸銀高峙公份兒孤士浩溔降班降典绛膜角歌稷狐極慮旌顯鈞諧寇脫庫侖定律麟角廪膳生劉白買取面毛民事木假山年間年月日驽劣瓶沈簪折強禦遣喚諐諐橋腳泣涕雀鷹戎疾熔解撒乖三頭善撲營深讐大恨聖曆受教育受暑搜狩同案通儒院同心一力閑一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