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峻陡直。 宋 呂祖謙 《卧遊錄》:“《鞏氏耳目志》:海山微茫而隱見,江山嚴厲而峭卓。”
“峭卓”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以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峭卓(拼音:qiào zhuó)形容高峻陡直的地勢或事物狀态,常用于描述山勢、地形等險峻的景觀。
兩字組合後,詞義疊加,強調事物既高聳又陡峭的特性。
最早見于宋代呂祖謙的《卧遊錄》:“《鞏氏耳目志》:海山微茫而隱見,江山嚴厲而峭卓。”
此句通過“微茫”“嚴厲”與“峭卓”的對比,描繪出山海景觀的險峻與壯闊。
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中,例如:
若需更詳細的近反義詞或用法拓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滬江線上詞典等權威來源。
峭卓,這個詞在漢語中表示高聳、險峻、突出的意思。它形容的是山峰或物體的形狀急劇上升或矗立的狀态。
峭卓由“山”和“卓”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山”是形聲部首,表明與山相關;“卓”是意符部首,表明該字的意義與“突出”相關。
峭卓的總筆畫數為14劃。
峭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形态演變至今。在繁體字中,峭卓的寫法為「嶠」。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峭卓的形狀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這種差異并不會影響其基本含義和用法。
1. 遠處的山峰峭卓地聳立在天空中。
2. 峭卓的岩壁上有各種形狀奇特的植物。
以下是一些與峭卓相關的組詞:
- 峭壁: 形容陡峭的山坡或懸崖峭壁。
- 峻峭: 形容山勢高聳險峻,形狀突出。
- 峰峭: 形容山峰高聳,形狀險峻。
- 險峻: 形容山勢陡峭、高聳,形狀急劇上升。
- 雄偉: 形容山勢雄壯、壯麗,高大而威嚴。
- 平坦: 形容地勢平緩,沒有高聳突出的地形。
- 平庸: 形容平凡、常見,缺乏突出或卓越之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