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菅蒯的意思、菅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菅蒯的解釋

(1).茅草之類。可編繩索。 漢 王逸 《九思·遭厄》:“菅蒯兮壄莽,雚葦兮仟眠。” 唐 黃滔 《南海韋尚書啟》:“變泥沙為丹雘之姿,植菅蒯作芝蘭之秀。”

(2).喻微賤的人或物。 南朝 梁 任昉 《為範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陛下不棄菅蒯,愛同絲麻。” 唐 韓愈 孟郊 《納涼聯句》:“惟憂棄菅蒯,敢望侍帷幄。” 清 唐孫華 《贈夏重》詩:“惡草等菉葹,微材僅菅蒯。”

(3).指草鞋。 唐 劉商 《贈嚴四草履》詩:“輕微菅蒯将何用,容足偷安事頗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菅蒯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複合詞,由兩種植物名稱“菅”和“蒯”組合而成。根據《漢語大詞典》《中國植物志》等權威文獻記載,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與植物特性

    • 菅(jiān):指禾本科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細長堅韌,古時常用于編織草鞋、草席或覆蓋屋頂。例如《詩經·小雅》有“白華菅兮”之句,描述其生長形态。
    • 蒯(kuǎi):為莎草科蒯草屬植物,莖稈粗硬,可制繩索或編席。《禮記·玉藻》提到“蒯席”,即用蒯草編織的席子。

      兩者均為古代重要的生活材料,故常并稱。

  2. 引申與文學意象

    因菅、蒯質地粗糙,古人多以此喻指“微賤之物”或“平凡事物”。如《左傳·成公九年》載:“雖有絲麻,無棄菅蒯”,強調物盡其用的哲理。唐宋詩詞中也借“菅蒯”表達質樸或鄉野情懷,如陸遊《村居》中“菅蒯生涯亦偶然”。

  3. 文獻用例佐證

    明代《本草綱目》提及“菅蒯”的實用價值,稱其“莖葉可用,貧者賴以資生”。清代《植物名實圖考》進一步區分二者形态,強調蒯草“莖有節,中空如竹”的特征。

(參考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李時珍《本草綱目》)

網絡擴展解釋

“菅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讀音與構成
    拼音為jiān kuǎi,由兩種草本植物“菅”和“蒯”組合而成,均屬禾本科植物。其中“菅”指葉子細長的茅草,“蒯”指可制繩或編織的草本植物。

  2. 基本含義
    指茅草類植物,可用來編織繩索、草鞋等實用物品。例如《左傳·成公九年》提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強調其雖低賤但不可或缺的實用價值。

  3. 比喻意義
    引申為微賤的人或事物。古代文獻中常以“菅蒯”自謙或形容身份低微者,如南朝任昉《為範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中用“不棄菅蒯”表達自謙。

  4. 文學與曆史引用
    該詞多見于典籍,如《後漢書》以“菅蒯”對比高貴的“絲麻”,突出物盡其用的哲學思想。

  5. 其他用法
    偶爾代指草鞋,因古代常以菅、蒯編織足部用品。

“菅蒯”既指具體植物,又承載古代社會對資源利用和階層隱喻的雙重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謗嫉北京人悲泫兵伍蟬鳴稻稱手車在馬前窗寮凋耗斷褏兒女之債法禁風迸蜂屯蟻聚粉芡墳壇國聯煌扈黃齑白飯景煥金漆馬桶鈞石局蠼可乘之隙科舉制空腹高心圹虛枯焦喇叭拉場子綸冊泮林培訓班蒲辇伽藍香清裕窮精窮理盡性栖梧诠識辱仕蓐蟻散差馬散名射孔省修神清骨秀始春識熟適值水行泗州和尚聳激孫竹擡駕堂長填債調三惑四問谏五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