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仙山 方壺 、 員峤 的并稱。 清 趙翼 《題吳并山中翰青崖放鹿圖》詩:“從此相隨戲 壺 嶠 ,君騎白鹿我青牛。”
“壺峤”是一個源自中國神話傳說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壺峤”指傳說中的兩座仙山——方壺(又稱“方丈”)和員峤的并稱。這兩座山屬于《列子·湯問》中記載的“五仙山”(另三座為岱輿、瀛洲、蓬萊),傳說為神仙居所。
神話出處
據《列子》記載,五仙山漂浮于渤海之東,後因龍伯國巨人釣走馱山的巨龜,導緻岱輿、員峤二山沉沒,僅存方壺、瀛洲、蓬萊。
文化意象
壺峤常被用作仙境或隱逸之地的象征,多見于詩詞歌賦。例如清代趙翼的詩句:“從此相隨戲壺峤,君騎白鹿我青牛”。
“壺峤”是融合神話與文學想象的詞彙,承載古代對仙境的向往,常見于古典詩文。如需進一步了解神話體系或具體詩文引用,可查閱《列子》或清代趙翼、明代杜雲構的相關作品。
《壺峤》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含義是指一座形狀像壺口的峽谷。
壺峤的部首是山(山字旁)。
壺峤的總筆畫數為111。
壺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山水詩中的描寫。它常用來形容山峽兩旁高聳的山峰,峽谷中的景象猶如一個傾斜的壺口,給人以壯麗而又獨特的視覺感受。
壺峤的繁體寫法為壺峽。
在古時候,壺峤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部首“山”和“句”組成。
1. 這座山峽的壺峤景色十分壯觀。
2. 我們順着壺峤徒步穿越了這片山谷。
壺峤并無常用的組詞。
壺峤的近義詞可以是峽谷、山峽、峽口等。
壺峤的反義詞可以是平原、平緩、平坦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