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壺峤的意思、壺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壺峤的解釋

傳說中仙山 方壺 、 員峤 的并稱。 清 趙翼 《題吳并山中翰青崖放鹿圖》詩:“從此相隨戲 壺 嶠 ,君騎白鹿我青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壺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海上仙山名稱,出自《列子·湯問》所載渤海之東五座神山中的"方壺"(方丈)與"員峤"二山。該詞屬于漢語合成詞,由"壺"與"峤"兩個語素構成:"壺"原指腹大口小的容器,在此特指山形似壺;"峤"指高而尖銳的山峰,《爾雅·釋山》釋為"山銳而高曰峤"。

在道教文化體系中,壺峤被賦予三重文化内涵:

  1. 仙境象征:晉代葛洪《抱樸子》記載"凡乘壺峤者,皆能長生不死",将二山視為得道成仙之地;
  2. 空間意象:唐代李商隱《祭張書記文》"浮杯池島,息駕壺峤",以壺峤代指遠離塵世的理想空間;
  3. 政治隱喻:宋代《太平禦覽》引《三齊略記》載秦始皇曾遣使尋訪壺峤,暗喻帝王對長生的追求。

權威文獻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壺峤”是一個源自中國神話傳說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壺峤”指傳說中的兩座仙山——方壺(又稱“方丈”)和員峤的并稱。這兩座山屬于《列子·湯問》中記載的“五仙山”(另三座為岱輿、瀛洲、蓬萊),傳說為神仙居所。


二、詞源背景

  1. 神話出處
    據《列子》記載,五仙山漂浮于渤海之東,後因龍伯國巨人釣走馱山的巨龜,導緻岱輿、員峤二山沉沒,僅存方壺、瀛洲、蓬萊。

  2. 文化意象
    壺峤常被用作仙境或隱逸之地的象征,多見于詩詞歌賦。例如清代趙翼的詩句:“從此相隨戲壺峤,君騎白鹿我青牛”。


三、發音與用法


四、總結

“壺峤”是融合神話與文學想象的詞彙,承載古代對仙境的向往,常見于古典詩文。如需進一步了解神話體系或具體詩文引用,可查閱《列子》或清代趙翼、明代杜雲構的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保山婆表極超遙車币誠請棰頓捶句篡取寸功徂逝咄嗟立辦風帳膚脆箇人拐子馬咕咕規爲悍婦懽娛狐媚甲袋江靡踐履佳政雞碑基點擊楫誓酒糾課室括發枯閑枯原亂失路裡彩露頭角梅福梅夏撚眉盤溢貧樂潛竄遷奠秋庾奇秀生金神經衰弱射濤手印梳掠樹人嘶唧陶熔鼓鑄停電團圈吞齧外接圓挽捉違世異俗沃灑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