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蹉跎的意思、蹉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蹉跎的解释

(1) [waste time as ****** faltering steps] 时间白白地去;虚度光阴

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晋书·周处传》

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三国 魏· 阮籍《咏怀诗》

日月蹉跎

(2) [slip and fall;take a wrong step in life]∶失足

详细解释

(1).失足。《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洪兴祖 补注:“蹉跎,失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若乃絶岭悬坡,蹭蹬蹉跎。”

(2).失时。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胡荽》:“蹉跎失机,则不得矣。”

(3).衰退。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 唐 薛逢 《追昔行》:“嘆息人生能几何,喜君颜貌未蹉跎。”

(4).失意;虚度光阴。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长史卧病》:“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 唐 李颀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由是蹉跎一老夫,养鸡牧豕东城隅。” 清 周準 《塞下曲》:“持筹絶域感蹉跎,沙塞年年漫枕戈。”

(5).参差不齐貌。 汉 蔡邕 《协和婚赋》:“既臻门屏,结轨下车,阿傅御竖,雁行蹉跎,丽女盛饰,曄如春华。”

(6).阻挠。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他要辞官被我爹蹉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蹉跎”是一个汉语双音节合成词,读音为cuō tuó,属于联合式结构,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语素“蹉”与“跎”组合而成。该词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文献,具有两层核心含义:

  1. 虚度光阴的失意感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蹉跎”表示“光阴白白地过去”,常与“岁月”“年华”等时间性词语搭配,例如“蹉跎半生”“蹉跎岁月”。这一用法源于《晋书·周处传》中“欲自修而年已蹉跎”的记载,表达因错失时机而产生的悔恨情绪。

  2. 困顿坎坷的人生境遇

    《汉语大词典》收录其引申义为“失意、困顿”,常见于古代诗文。例如唐代白居易《答故人》中“见我昔荣遇,念我今蹉跎”,即用“蹉跎”暗喻仕途不顺的境况。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

从词源演变看,“蹉跎”原指“失足跌倒”的具体动作,如西晋左思《咏史》诗“蹉跎不得进”即用本义。至唐宋时期逐渐虚化,引申为时间与境遇的双重失落,这一语义转变在《说文解字注》中亦有佐证。

当代语言应用中,“蹉跎”多保留时间虚度义,常作谓语或定语。例如鲁迅《彷徨·祝福》中“便终至于蹉跎”,生动刻画出人物命运的空耗状态。需注意的是,该词含较强自责色彩,与中性词“虚度”存在情感浓度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蹉跎”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虚度光阴:指时间白白流逝而未能有所作为,常用于表达对浪费时间的惋惜。例如:“不要蹉跎岁月,年轻时应追求梦想”。
  2. 失意或失时:引申为因错失机会或虚度年华导致的遗憾,如《晋书·周处传》中“年已蹉跎”。

二、词源与演变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词汇

五、常见误区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搜狗百科)、(《晋书》及诗词解析)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不储价藏光草荐插科打诨诚荩逞想传留惷戆淳化春事丁艰豆腐涝杜鹃花惰力儿化风驰电赴赶翻隔心格眼乖疑光济叟寒冽衡樊红海隳凌胡髯简求胶漆相投结节竭命结体举正丽蕚丽逸颅颡律科率野门画鸡儿面面眠息破蕾千思万虑勍敌辱国殃民入口赏获少男风圣君贤相生拉硬拽石坼缞帻睡鸭苏小小提按条修叶贯渟潦托契屋溜显猷心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