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輕脆的意思、輕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輕脆的解釋

亦作“ 輕脃 ”。1.猶松散,松脆。《漢書·溝洫志》:“郡承 河 下流,與 兗州 東郡 分水為界,城郭所居尤卑下,土壤輕脆易傷。”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桃花水》:“桃花水,草本,狀若楊梅而無核,色紅味甘,質輕脆,過手即敗矣。”

(2).謂物體薄而易碎、易折。 宋 孔平仲 《枯柳》詩:“輕脆豈耐久,心腹俱空穿!”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夷人市瓷器》:“所載他物不論,即瓷器一項,多至數十車,予初怪其輕脃,陸行萬裡。”

(3).形容軟弱。《晉書·石苞傳》:“ 吳 人輕脆,終無能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程器》:“ 仲宣 輕脆以躁競, 孔璋 偬恫以麤疏。” 宋 李綱 《議巡幸第一劄子》:“ 金 人渡 河 猶不能禦, 江 豈可恃?而南人之輕脆,非北人之比,賊至則潰。”

(4).清脆。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白舫青尊挾妓遊,語音輕脆認 蘇州 。” 沙汀 《涓埃集·闖關》:“可以聽見輕微的咳嗽聲,短促的哈欠,以及馬蹄在三合土曬場上敲出的輕脆的聲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輕脆(qīng cuì)是現代漢語中描述物體特性或聲音質感的形容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語義特征

  1. 物理特性

    指物體質地薄脆、易碎裂,或重量較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為“輕薄而脆”,如“輕脆的餅幹”“輕脆的玻璃制品”。

    《漢語大詞典》 補充說明其隱含“易損性”,常用于形容材質脆弱、承重能力低的物體。

  2. 聲音特質

    形容聲音清亮悅耳、短促利落,接近“清脆”,但更側重音調的輕盈感。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例證:“輕脆的笑聲”“風鈴輕脆作響”。


二、語義演變與使用場景


三、權威文獻中的典型用例

  1. 實物描述

    “景德鎮薄胎瓷輕脆如紙,透光如玉。”

    ——《中國工藝美術史》(故宮出版社,2019)

  2. 聲音描寫

    “山澗溪流撞擊卵石,發出輕脆的叮咚聲。”

    ——《自然描寫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


四、近義詞辨析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3. 李行健.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4. 鄭懷德. 《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0.
  5. 許寶華. 《漢語方言大詞典》. 中華書局, 1999.
  6. 尚剛. 《中國工藝美術史新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7. 劉慶隆. 《自然描寫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20.
  8. 張志毅. 《同義詞反義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8.
  9. 周薦. 《漢語詞義辨析手冊》.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15.

網絡擴展解釋

“輕脆”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松散、松脆
    指物質結構不緊密,易碎或易折斷。如《漢書·溝洫志》提到“土壤輕脆易傷”,清代俞樾描述“桃花水質輕脆,過手即敗”。

  2. 物體薄而易碎/易折
    多用于形容脆弱物品,如宋代孔平仲《枯柳》詩“輕脆豈耐久,心腹俱空穿”。

  3. 形容軟弱
    用于評價人的性格或群體特質。如《晉書》稱“吳人輕脆,終無能為”,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用“輕脆”批評文人性格浮躁。

  4. 清脆(音義延伸)
    少數文獻将“輕脆”與“清脆”混用,表示聲音清亮,如“輕脆悅耳的金屬聲”。但需注意,現代漢語中“清脆”更常用以描述聲音。


二、與“清脆”的區别


三、使用示例


四、總結

“輕脆”既可指物體松脆易損,也可形容性格軟弱,少數語境下與“清脆”相通,但現代用法中二者已分化。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逼處逋刻不置倡狂赤寒礎汗從頭至尾打埃塵澹懷大尹點綴彫亡兜舁斷路凡舊反樸附庸風雅幹燥症關懷觀今宜鑒古顧命畫水镂冰互反溷章火箭炮貨節久經考驗擊危積習難改慷達困畏老祖宗略則連底連勢了如指掌廪生力挺留連不舍籠狎龍章鳳篆漏逸鹿醢扪參曆井綿綿缗缗民編拏訛蘋果緑青山翠竹散剽甚緊濕渌渌田萊田牧杇槾向陽娴穆賢庑仙音燭邪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