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錯刀的意思、錯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錯刀的解釋

(1). 漢 王莽 所鑄币名。《漢書·食貨志下》:“又造契刀、錯刀……錯刀,以黃金錯其文曰‘一刀直五千’。” 王先謙 補注:“錯刀長二寸,文曰‘一刀平五千’。‘一刀’陰識,以黃金錯之;‘平五千’陽識。”

(2).引申為錢币的通稱。 唐 韓愈 《潭州泊船呈諸公》詩:“聞道松醪賤,何須吝錯刀。”

(3).即金錯刀。 唐 獨孤及 《送陳兼應辟》詩:“因君附錯刀,送遠益凄其。” 宋 王安石 《和耿天骘以竹冠見贈》之二:“玉潤金明信好冠,錯刀剜出蘚紋乾。”參見“ 金錯刀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錯刀在漢語詞典中有多重含義,主要涵蓋以下三個方面:

一、古代貨币名稱

指中國新莽時期(公元7年)鑄造的一種刀币。其形制獨特,刀環如方孔圓錢,刀身鑄有“一刀平五千”五字篆文。其中“一刀”二字采用錯金工藝鑲嵌黃金,故稱“錯刀”或“金錯刀”。一枚錯刀價值相當于五千枚五铢錢,是王莽币制改革的重要實物見證。其工藝精湛,兼具貨币與藝術價值,現為古錢币收藏珍品。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錢币學專稱

在錢币學領域,“錯刀”特指新莽“一刀平五千”刀币。其标準規格為通長約7.3厘米,重約20–30克,刀環直徑約2.7厘米。因存世稀少且工藝獨特(刀身錯金),成為研究中國古代貨币史、金屬鑄造技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錢币通識》

三、書法術語引申義

“錯刀”在書法理論中借指一種筆法,形容運筆如刀刻金石般剛勁有力,轉折處鋒芒畢露。此義源于“金錯刀”的工藝特征,後引申為對書法力度的比喻。需注意與書法家所稱的“金錯刀體”(如南唐李煜的書體)區分,後者指具體書風而非筆法。

來源:《中國書法大辭典》(中華書局)


參考資料說明: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及專業文獻,确保學術準确性。具體内容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中國古代錢币通識》《中國書法大辭典》等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錯刀”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 王莽時期鑄造的貨币
    這是該詞最核心的曆史含義。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後推行貨币改革,鑄造了名為“錯刀”的銅币,其形制特殊,刀身刻有“一刀平五千”字樣,其中“一刀”二字用黃金錯嵌(即“金錯”工藝),一枚錯刀可兌換五千枚五铢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錯刀與契刀、大錢等并行流通,但因虛值過高導緻經濟混亂。

  2. 錢币的通稱
    唐代以後,“錯刀”逐漸演變為錢币的泛稱。例如韓愈在《潭州泊船呈諸公》中寫道“何須吝錯刀”,即以“錯刀”代指錢財。

  3. 金錯刀的簡稱
    在文學作品中,“錯刀”也指古代名刀“金錯刀”,如杜甫詩句“熒熒金錯刀,擢擢朱絲繩”描述其華美裝飾。但此含義與貨币無關,需結合上下文區分。

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詩歌用例及貨币學解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或錢币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那含薄伐不男采氣倡呼讒間車陀踟躊蟲蠁出鋒頭純粹攢三錯金道高望重大統曆大姨子第一義谛凡爾奉召甘養鴻體緩步花樣胡猜靧粱街邏鸠杖軍賞宼糧苦語镂闆録遺毛骨悚然門下督蔑須有迷着密坐鬧九垓怒步炰哮譴呵樵蘇失爨乞借窮觀群雌粥粥螪蚵剩到收入水火不容稅居朔鼓屬禽舒翼束藴乞火送暖偎寒素谒通彙聞教揾錢五一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