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掙錢,賺錢。《羊城晚報》1981.11.7:“ 香港 這個地方,一年到頭吵吵嚷嚷,人們總是劍拔弩張地為‘揾錢’而‘搏命’。”
“揾錢”是一個方言詞彙,常見于粵語地區(如廣東、香港、澳門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掙錢、賺錢的行為,帶有口語化色彩。其中“揾”在粵語中意為“找”,“錢”即金錢,組合後引申為通過勞動或經營獲取收入。
使用語境
多用于描述為生計奔波的狀态,例如:“佢日日加班,都系為咗揾錢”(他每天加班都是為了賺錢)。該詞常反映對經濟壓力的現實關注。
文化背景
根據《羊城晚報》1981年的引用案例,香港等地因生活節奏快、競争激烈,人們常以“搏命”(拼命)的态度“揾錢”,體現了特定社會環境下的生存狀态。
延伸關聯
類似表達還有“揾食”(謀生),兩者均以“揾”為核心,突顯方言中“主動尋求”的生動性。
若需更權威的方言詞典或語料庫例證,建議查閱語言學專業資料。
揾錢是一個方言詞,主要在廣東、香港、澳門地區使用,意思是找錢的意思。它通常用于描述人們找回或找零錢的行為。
揾這個字由左邊的手部部首和右邊的今字旁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揾這個詞源自廣東方言,是由“找”和“錢”兩個字合并而成。在繁體中,揾被寫作「揾」。
在古時候,揾這個詞的寫法不同于現代的形式。在《康熙字典》中,揾的寫法為「」或「」。
1. 我去買東西的時候,收銀員找錯了錢,我趕緊揾回了多給的那部分。
2. 我給出一張百元鈔票,可是店員沒有揣給我換零錢。
揾錢沒有明确的相關組詞。
近義詞:找零、找回、退錢。
反義詞:欠錢、賒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