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術的意思、道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術的解釋

(1) [administer a country means]∶治理國家的方法

(2) [Taoist magic arts]∶道家的法術

詳細解釋

(1).道路。《莊子·大宗師》:“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正誤·道術》:“途之大者謂之道,小者謂之術…… 莊周 以江湖對道術而言,則直指為道路無疑矣。”

(2).指學術,學說。《莊子·天下》:“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将為天下裂。” 漢 劉歆 《移書讓太常博士》:“陵夷至於暴 秦 ,焚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此遂滅。” 宋 王珪 《除皇伯祖承亮檢校工部尚書制》:“曾無車服珍寶之玩,固有詩書道術之明。” 梁啟超 《新民說》十一:“ 中國 惟 戰國 時代,九流雜興,道術最廣。”

(3).治國之術。《呂氏春秋·任數》:“ 桓公 得 管子 ,事猶大易,又況於得道術乎!” 漢 張衡 《四愁詩》序:“ 屈原 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以水深雪雰為小人,思以道術相報,貽於時君,而懼讒邪不得以通。” 宋 司馬光 《稷下賦》:“然而諸侯未服,四鄰交侵,士有行役之怨,民有愁痛之音,意者臣等道術之淺薄,未足以稱王之用心故也。”

(4).道德學問;文章道德。《墨子·非命下》:“今賢良之人,尊賢而好功道術,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賞,下得其萬民之譽。”《韓詩外傳》卷二:“夫治氣養心之術,血氣剛強則務之以調和,智慧潛深則一之以易諒,勇毅強果則輔之以道術,齊給便捷則安之以靜退。”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上》:“逐去邪人,不使見邪行者,皆選天下端士,孝弟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

(5).道教的法術;方術。《後漢書·張楷傳》:“﹝ 張楷 ﹞性好道術,能作五裡霧。” 晉 葛洪 《神仙傳·魏伯陽》:“ 魏伯陽 者, 吳 人也。本高門之子,而性好道術。後與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麴生》:“ 葉法善 有道術,居 玄真觀 。” 明 馮夢龍 《邯鄲夢·酒館求度》:“據著道術呪符,便雞犬也都堪度。” 清 吳骞 《扶風傳信錄》:“蓋 仲仙 亦嘗述 附雲 之名于 可覲 ,并稱其有道術。 附雲 謂 仲仙 嘗得真人寶印,故能如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術”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哲學思想體系

道家學派将“道術”定義為探究宇宙規律與生命本質的學問。《莊子·天下》首次系統論述:“古之所謂道術者,果惡乎在?曰無乎不在。”此處強調道術既是天地運行的總法則,又是聖人治國修身的實踐智慧。宋代學者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補充:“道者體,術者用”,揭示其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性。

二、方術技藝統稱

漢代《淮南子》記載:“百家殊業,皆務于治,此道術之要也。”此語境下道術涵蓋醫術、占卜、兵法等領域,特指通過特定方法達成目标的技藝系統。唐代類書《藝文類聚》将煉丹、符箓等實踐歸入道術範疇。

三、道德實踐準則

清代《康熙字典》訓诂:“道,所行道也;術,所由術也。”引申為合乎倫理的行為規範,如《禮記》所述“大學之道”包含的修身齊家之法。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此釋義,強調其在倫理層面的應用價值。

(參考資料:《莊子》中華書局校注本、《淮南子》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本、《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

網絡擴展解釋

“道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哲學與治國層面

  1. 道家哲學思想
    源自《莊子·天下》“道術将為天下裂”,指道家對宇宙本原及規律的哲學探讨,強調“道”作為萬物根源的完整性。
  2. 治國方略
    古代文獻中常指治理國家的方法或策略,如《呂氏春秋》提到“得道術”可成事,體現為政治智慧與倫理規範。

二、道教實踐與法術

  1. 修煉方法
    道教徒修行的核心内容,包括:
    • 内丹(以自身為爐鼎修煉精氣神)、外丹(煉制丹藥);
    • 導引(氣功)、服食(服用草藥或丹丸)。
  2. 宗教儀式與法術
    涵蓋齋醮(祭祀儀式)、符咒(書寫符文驅邪)、遁術(隱身遁形)、祈禳(祈福消災)等。
  3. 占卜與方術
    如卜卦、測字、符箓(繪制靈符溝通神明)等,具有神秘實踐色彩。

三、其他引申含義


該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哲學上側重“道”的宇宙觀,道教中則指向具體修行與法術體系,治國層面則屬政治範疇。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具體道術(如符咒、内丹),可參考道教經典或專業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鳌甲懊躁卑佞筆立布奠才華蓋世采捋常紀饬願詞手地職頓淪躲清閑方弓肥輕分田分外妖娆剛明乖衷瑰瓊滑擦灰不溜丢恢富恢宏大度毀落節上生枝介雅金龜換酒金傷急襲機織物開山龍象盧獦沒水綿聯漠然鞶章起鼓球刀啓隙桑榆之景上願申延實測十眉侍衛官四渎絲料俟望肅截調合亭立醍齊銅印池王者五荒六月崄澀小前提瞎說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