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顧養的意思、顧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顧養的解釋

謂孝順贍養父母。 宋 張載 《西銘》卷一:“惡旨酒,崇 伯子 之顧養。” 朱熹 注:“好飲酒而不顧父母之養者,不孝也,故遏人欲如 禹 之惡旨酒,則所以顧天之養者至矣。” 清 朱仕琇 《蘭陔愛日圖記》:“孝子日奉飧膳,見親已老,念如此晨夕之不可多得,故皇然閔然,内有不遑安之心,外有遊盤之戒,此所為顧養而愛日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顧養”是一個具有傳統文化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 基本含義
    字面由“顧”(關心、照料)和“養”(贍養、撫育)組成,通常指對他人的關懷與照料,尤其強調對父母或長輩的孝順贍養。

  2. 文化内涵與引證
    該詞源自儒家倫理思想,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宋代張載《西銘》提到“惡旨酒,崇伯子之顧養”,以禹拒絕美酒、專注奉養父母為例,強調克制欲望以盡孝道。
    • 朱熹注解時進一步指出,若因飲酒忽視贍養則屬不孝,而大禹的“惡旨酒”正是顧養的典範。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傳統文化讨論或孝道相關的語境,如描述子女對父母的悉心照料,或引申為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現代語境中也可比喻為對精神、文化傳統的維護。

  4. 與近義詞的差異
    不同于普通“贍養”,“顧養”更強調主動的關切與情感投入,而非單純物質供給。例如清代朱仕琇《蘭陔愛日圖記》中“皇然闵然”的描述,便體現了孝子因父母年老而産生的緊迫感與責任感。

“顧養”既包含具體行為層面的照料,也蘊含倫理層面的道德要求,是中華文化中“孝”這一核心價值的重要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顧養——一個注重照顧和養育的詞彙

顧養是一個漢字詞彙,包含兩個部首,其中“人”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人有關,而右邊的“見”為動态的拆分部首,表示看、察覺。顧養的總筆畫數為10畫。

顧養一詞源自古漢語,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其中,“顧”一詞源自古代漢語詞語,意為關注、照料。而“養”一詞則表示培育,照料。結合在一起,顧養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關注和照料,強調對他人或事物的照顧和培養。

在繁體中文中,“顧養”這個詞保持不變,拼寫方式與簡體中文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顧養的寫法變化不大。根據古代文字的發展變遷,字形可能會有細微的差異,但整體而言,仍然以現代漢字寫法為基準。

下面是幾個關于顧養的例句:

  1. 他非常顧養自己的家人,時刻照顧着他們的需求。
  2. 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一直很顧養,耐心引導他們成長。
  3. 作為一名研究者,他特别注重顧養自己的思維,以更好地推動研究。

以下是一些與顧養相關的組詞:

與顧養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關照:照顧、關心他人,注視并照管。
  2. 照料:對人或事物進行照管和關心。

顧養的反義詞有:

  1. 忽視:不關注,不顧及。
  2. 疏忽:不注意,不關心。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顧養這個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顧養強調關心照料和培養,可運用于各種情境中,寓意着人們應該更加細心地關注和照顧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