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鳴籥的意思、鳴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鳴籥的解釋

古代管樂器名。 唐 韓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會聯句》:“青娥翳長袖,紅頰吹鳴籥。” 錢仲聯 集釋引 孫汝聽 曰:“籥,樂器。 郭璞 雲:‘籥如笛,三孔而短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鳴籥”一詞的解釋如下:

“鳴籥”中的“籥”是古代管樂器的名稱(同“龠”),形似笛而略短,有三孔或六孔,常用于祭祀、宴飨等禮儀場合。該字在甲骨文中已出現,原指可吹奏的編管樂器,後發展為排箫的前身。

“鳴”指吹奏時發出的聲響,因此“鳴籥”可理解為:

  1. 吹奏籥類樂器的行為
  2. 籥聲在禮儀中的具體運用,如《周禮》記載“掌土鼓、豳籥”,注疏提到籥用于祭祀時的樂舞伴奏
  3. 引申為禮樂教化的象征,因籥在古代與禮制密切相關

需要注意的是:

若您有該詞出現的具體文獻段落,建議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準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鳴籥》

《鳴籥》(míng yuè)是一種古代的樂器,也稱為“鳴瑟”。它是中國古代樂器中的一種,屬于彈撥類樂器。《鳴籥》在古代被用來表演宮廷音樂,具有高雅的音樂價值和文化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鳴籥》的部首是“鳥”和“竹”,部首的位置是在整個字符的左側。它由24個筆畫組成,*********的《常用字表》中将其歸為繁體字。

來源

《鳴籥》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楚辭《離騷》一文中:“鳴鸾鸾于九天之上矣,雲際陌上,鳴鸾鸾以思外喪。鸾鸾常德,鳴篫鴳鴳。”這個詞也在其他古代文獻中有所提及。

繁體

在繁體中文中,《鳴籥》的寫法為「鳴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鳴籥》的形狀可能稍有不同。然而,由于古代文字和字體的演變,現代漢字的形狀與古代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

例句

1. 他用《鳴籥》演奏了一曲古琴音樂。

2. 楚國的皇室經常使用《鳴籥》作為宮廷音樂的伴奏樂器。

組詞

1. 鳴響:指發出聲音或聲響。

2. 篳路藍縷:形容草木叢生、小路難以通行的樣子。

3. 管弦樂:指使用管樂器和弦樂器演奏的音樂。

近義詞

1. 鳴瑟:與《鳴籥》是同一種樂器,隻是另一種表述方式。

2. 古琴:中國古代的七弦樂器,與《鳴籥》在演奏方式和音樂風格上有一些相似之處。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