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途迍的意思、途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途迍的解釋

道途困頓。喻處境困窘。 唐 史承節 《鄭康成祠碑》:“時季途迍,志不苟變,全身遠害,猗歟美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途迍”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旅途中的艱難困頓”,常用于形容行路時遭遇的阻滞或人生境遇的坎坷。根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記載,該詞由“途”(道路)與“迍”(困頓)複合構成,詞義可溯至古代詩文,如明代《警世通言》中“途迍孤客,夜泊江船”的用例。

從語義層次分析,該詞包含兩方面特征:

  1. 空間實指:描述具體行程中的阻礙,如惡劣天氣、道路險阻等物理困境(參考《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隱喻延伸:引申為人生際遇的波折,常見于古典文學對命運起伏的比喻,如清代《聊齋志異》以“途迍多舛”刻畫人物命運。

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學術論述,具有鮮明的書面語體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途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ú zhūn(注意:部分來源中可能存在注音差異,但權威詞典如漢典及愛站小工具均标注此音)。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道途困頓,比喻處境困窘,常用來形容人生或事業中遭遇艱難、進展受阻的狀态。


詳細解析

  1. 字詞結構

    • 途:本義為道路,引申為人生或事物的進程。
    • 迍:意為困頓、難行。
      二者組合後,字面指“路途艱難”,後多用于比喻境遇坎坷、舉步維艱。
  2. 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史承節的《鄭康成祠碑》:“時季途迍,志不苟變,全身遠害,猗欤美欤。”
    此句以“途迍”形容鄭康成(東漢經學家)在時局動蕩中堅守志向的困境。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困頓、坎坷、艱難
    • 反義詞:順遂、坦途、通達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如描述個人經曆、曆史人物境遇,或抽象表達事業、理想受阻的狀态。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代碑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的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暧廼暴斃崩摧擘繭不格稱任砀極赕物淡妝濃抹刁訟鬄匠冬天豆萁頓足椎胸嘎巴高曜攻發光塵合關恨悔和應火龍豁嘴荊藜近視眼舊調重彈酒人保衎直刊鑄浪蕩鬼狼上狗不上老父母理茬兒立方根俚儒流溫流言買帆漫遊生物苗胄秘紀民不堪命前言不對後語青鮮瓊軒求之不得覰付日記帳攝衛時移勢遷谇駡瑣聞啼魂殢嬌同極晩出五老榜無須像塔先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