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途迍的意思、途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途迍的解釋

道途困頓。喻處境困窘。 唐 史承節 《鄭康成祠碑》:“時季途迍,志不苟變,全身遠害,猗歟美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途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ú zhūn(注意:部分來源中可能存在注音差異,但權威詞典如漢典及愛站小工具均标注此音)。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道途困頓,比喻處境困窘,常用來形容人生或事業中遭遇艱難、進展受阻的狀态。


詳細解析

  1. 字詞結構

    • 途:本義為道路,引申為人生或事物的進程。
    • 迍:意為困頓、難行。
      二者組合後,字面指“路途艱難”,後多用于比喻境遇坎坷、舉步維艱。
  2. 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史承節的《鄭康成祠碑》:“時季途迍,志不苟變,全身遠害,猗欤美欤。”
    此句以“途迍”形容鄭康成(東漢經學家)在時局動蕩中堅守志向的困境。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困頓、坎坷、艱難
    • 反義詞:順遂、坦途、通達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如描述個人經曆、曆史人物境遇,或抽象表達事業、理想受阻的狀态。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代碑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途迍

《途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辶”和“辛”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途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朝。在古代,人們用《途迍》來形容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難或阻礙。途迍可以理解為“途中困難”,代表了旅途中遭遇困境的含義。

繁體

《途迍》的繁體字為「途迍」,字形變化不大,仍然由“辶”和“辛”兩個部首組成,筆畫數目也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在古時候,《途迍》的寫法為「途迊」,第二個字用的是「迊」,而不是現代所用的「迍」。

例句

1. 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途迍,但從不放棄。

2. 這次旅行中各種途迍讓我們都覺得異常疲憊。

組詞

途經、途中、途徑、途遙

近義詞

困境、艱難、曲折、險阻

反義詞

平坦、順利、通暢、暢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