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代匮的意思、代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代匮的解釋

謂匮乏時取以代用。《左傳·成公九年》:“《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 姬姜 ,無棄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匱。’言備之不可以已也。” 孔穎達 疏:“蒯與菅連,亦菅之類……并可代絲麻之乏,故雲無棄也。” 宋 劉攽 《知襄州謝上表》:“紹庭之初,方勤心於陟降;思皇之際,亦代匱於細微。” 宋 陳善 《扪虱新話·天下無定境亦無定論》:“此心在焉,則菅蒯不可以代匱,糟糠不可以下堂,是未嘗有正色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代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ài kuì,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


詳細釋義

  1. 替代性補充
    本義為在物資短缺時尋找替代品或臨時解決方案。例如《左傳》中引用詩句:“莫不代匮”,說明需提前準備以應對匮乏。

  2. 互助與承擔
    引申為“代他人承擔困苦”,體現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如宋代吳芾詩雲:“顧此衰病軀,豈堪長代匮”,表達體弱仍願分擔責任的意願。


使用場景


文獻出處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或典籍原文,可參考《左傳》及宋代文人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代匮(dài ku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首先,它的“代”部由“人”字旁構成,表示人的意思。其次,“匮”部由“匚”和“區”組成,表示盛放或收藏之意。因此,整個詞意思可以理解為代替人們收藏或保存物品的容器。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代:人字旁(bushou: 人);總計兩筆。 匮: 匚(bushou:幾、口)+ 區(bushou:匚);總計五筆。 《代匮》詞的來源比較晚,最早見于清代李漁所著的《閑情偶寄·雜感二》一書中。這個詞指的是一種代替喪葬用具,用來模拟人死後所需的東西。 這個詞沒有繁體字形式,因為它是一個比較新的詞語,沒有經曆過繁體字的使用時期。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代匮的寫法是類似的,隻是隨着字形的演變,部分筆畫可能會有所區别。 以下是一個使用《代匮》詞的例句:我買了一個代匮,來收藏我最珍貴的紀念品。 一些相關的詞語組合有:代替、替代、匮乏等。 近義詞包括:代用品、替身等。 反義詞可能是沒有具體的一個詞,但可以表示為:真實的、實物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疑問,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