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慵的意思、放慵的詳細解釋
放慵的解釋
疏懶。 唐 白居易 《戲贈蕭處士清禅師》詩:“又有放慵 巴郡 守,不營一事共騰騰。” 宋 陳與義 《放慵》詩:“放慵真有味,應俗苦相妨。”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
- 慵的解釋 慵 ō 困倦,懶得動:慵困。慵懶。慵惰。慵倦。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放慵”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文學色彩,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形容懶散、疏懶的狀态,既可用于人,也可指事物缺乏生氣。例如,描述某人工作不積極,或某物顯得呆滞無活力。
2.詞源與構成
- 字義拆分:
- “放”:本義為解除約束,引申為放縱、隨意。
- “慵”:指困倦、懶惰。
- 組合含義:兩字結合後,強調一種無拘束的懶散狀态,帶有放任自適的意味。
3.文學應用
- 古詩中的意境:宋代詩人陳與義在《放慵》一詩中,通過“放慵真有味,應俗苦相妨”等句,表達了對官場俗務的厭倦和對閑適生活的向往,體現了超然物外的态度。
- 唐代用例:白居易在詩中提到“放慵巴郡守”,以自嘲口吻描繪官員疏于政務的形象。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懶散、疏懶、懈怠。
- 反義詞:勤勉、積極、進取。
5.語境與延伸
- 適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描述性語言,如評價人物性格、分析詩詞意境等,日常口語中使用較少。
- 情感色彩:中性偏貶,但古詩中常賦予其淡泊名利的正面哲思,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總結來看,“放慵”不僅是一個描述懶散的詞彙,更承載了古代文人對生活态度的反思,兼具語言美感與文化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慵是一個描述人或物懶散、懶慢的詞語。放慵的部首是放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放慵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可以使用放慵組詞來描述一個懶散的人或物。近義詞可以使用懶散、懶惰、懶散和慵懶等詞語來表達相似的含義。相反的詞語可以使用勤奮、積極、忙碌和活躍等來表示與放慵相反的義項。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整天都在放慵地躺在床上,一點動力都沒有。
希望這些信息能符合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