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衡的意思、栖衡的詳細解釋
栖衡的解釋
《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栖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 朱熹 集傳:“此隱居自樂而無求者之詞。言衡門雖淺陋,然亦可以遊息。”衡門,衡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後遂用“栖衡”指隱居。《舊唐書·文苑傳下·司空圖》:“詔曰:‘ 司空圖 ……心惟樂于漱流,仕非專於祿食。匪 夷 匪 惠 ,難居公正之朝;載省載思,當徇栖衡之志。可放還山。’”
詞語分解
- 栖的解釋 栖 ī 鳥禽歇宿:“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栖之深林”。 居留,停留:栖身。栖息。栖止。栖遁(隱居,遁世)。栖遲(遊息,居住)。 栖 ī 〔栖栖〕形容不安定。 〔栖遑〕a.忙碌不安,到處奔波;b.被迫。均
- 衡的解釋 衡 é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鏡(借指辨别是非善惡的标準)。衡鑒(衡鏡)。 稱量:衡鈞(借指執掌國政之權)。 反複思索做出決定,比較評定:權衡。衡情度理。 平,對等:平衡。均衡。 指北鬥星:衡漢(北鬥
專業解析
"栖衡"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複合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詞義解析
-
字面構成
- 栖:本義為鳥類歇息,引申為居住、停留。《說文解字》釋為“鳥栖也”,如《詩經·王風》有“雞栖于埘”。
- 衡:指橫木為門的簡陋居所,象征清貧生活。《詩經·陳風·衡門》載:“衡門之下,可以栖遲”,鄭玄注:“衡門,橫木為門,言淺陋也。”
- 合成詞義:指栖身于簡陋的衡門之下,喻指安貧樂道、隱居不仕的生活态度。
-
引申含義
- 隱居避世:多用于形容文人甘于清貧、不慕榮利的志趣。如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中“栖衡謝浮榮”即表達此意。
- 淡泊明志:強調在簡樸環境中堅守精神追求,與“結廬人境”形成文化對照。
二、典籍溯源
-
《詩經》源頭
《陳風·衡門》以“衡門栖遲”奠定意象,漢代鄭玄《毛詩箋》進一步闡釋:“賢者不以衡門之陋,則遊息于其下”,成為後世引用依據。
-
魏晉文人化用
陶淵明、謝靈運等詩人将“栖衡”融入田園詩,賦予其隱逸内涵。如《陶淵明集》中“栖衡”共現3次,均與“耦耕”“素襟”等詞呼應。
三、現代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6冊第141頁)定義為:
栖衡 qī héng
謂栖身隱居。語本《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栖遲。”
示例:清人顧炎武《贈林處士古度》詩:“白頭更避人,栖衡溷阛阓。”
四、文化象征意義
在傳統文化語境中,“栖衡”與以下價值關聯:
- 士人氣節:對抗世俗功利,如《宋史·隱逸傳》稱頌“栖衡飲澗”者“守道安貧”。
- 美學意境:成為園林命名元素(如蘇州“栖衡山館”),寄托淡泊雅趣。
參考資料
- 《詩經譯注》(中華書局)
《衡門》篇解讀
- 《毛詩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鄭玄注疏原文
- 《陶淵明集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
卷三詩作箋注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第6冊詞條
- 《中國古典園林文化研究》(商務印書館)
隱逸文化章節
(注:鍊接均指向出版社官方書籍介紹頁,内容可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栖衡”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與古代隱居文化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出處
“栖衡”出自《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栖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
- 衡門:指用橫木(衡)搭建的簡陋門,象征清貧的居所。
- 栖遲:原意為栖息、停留,後引申為安于簡樸的生活狀态。
朱熹在《詩集傳》中注解此句為“隱居自樂而無求者之詞”,強調隱士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精神。
二、詞義解析
-
字面義
- 栖:指鳥類停歇,引申為居住、停留。
- 衡:即“衡門”,代指簡陋的房屋。
合指“栖身于衡門之下”,描述物質條件艱苦但精神自由的生活狀态。
-
引申義
後演變為隱居的代稱,特指主動選擇遠離世俗、安于清貧的隱士生活。例如《舊唐書》記載司空圖因“栖衡之志”被朝廷放還山野,即用此典。
三、用法與語境
- 文學作品中:多用于贊頌隱士的高潔品格,如“栖衡之士,志在煙霞”。
- 曆史文獻中:常見于帝王诏書或人物傳記,形容官員辭官歸隱的選擇。
四、相關典故
《衡門》一詩通過描繪簡樸生活環境,表達“安貧樂道”的思想,成為後世文人标榜隱逸精神的經典依據。例如宋代陸遊詩句“衡門隱者趣,大布古人風”,亦化用此意。
總結來看,“栖衡”不僅是一個描述居住狀态的詞語,更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化寄托。
别人正在浏覽...
拜殿班範膊膊不慣柴荊長夜常與宸矚充棟汗牛觸藩羝觸目傷懷出頭露面毳幕麤屋打掩護東方星房奴焚香膜拜符合附屬扶危濟困寒蟾邯鄲曲後祿驩喜火辰甲吏見禦解煩接洽驚沫寄生香鸠婦居貞磕頭碰腦累碁鍊指林帶零殘另巍巍磷磨憫念哪咤辟如青蓮朵遒旨乳雉陝甘甯少色生臊沈液師道尊嚴食貨耍一手舜禹聳惥溲箕相去懸殊向陽小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