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額定之官職,正式除授實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當某年得知縣,某年署大縣,某年實授。”《清會典事例·吏部·除授》:“十一年奏準:現任實授之員,捐升離任,續經註銷,仍歸原職補用者,悉令其以原缺坐補。”
"實授"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沿革的行政術語,指正式授予實際官職的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核心含義為"實際授予官職",強調從名義任命到實際履職的轉化過程。其語源可追溯至清代《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六十:"凡官員補授,有即用、有用、有候補,其即用者謂之實授",明确區分了候補與正式任職的行政程式。
在語義演變層面,該詞經曆了三個階段發展:1)清代官制中專指正式任命;2)民國時期擴展至軍銜授予;3)現代漢語中可泛指職稱、職位的實質性授予。近義詞"實任"側重職位本身屬性,"真除"強調代理轉正,而"實授"更突出授予行為的完成狀态。
現代權威辭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包含"考核期滿合格後正式任命"的程式要件,常見于公務員制度與專業技術職務評定領域。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顯示,該詞在當代行政文書中的使用頻率較民國時期下降48%,但在司法系統任命文書、高校職稱評定公告等正式文書中仍保持穩定使用率。
“實授”是古代官制中的術語,指以額定官職正式授予實缺(即實際職位),而非臨時或代理性質的任命。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用法說明:
基本含義
該詞強調官職的正式性與實際性。例如,清代官員需通過考核或等待吏部铨選後,才能從“署理”(代理)轉為“實授”。
文獻例證
現代應用
該詞現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例如描述科舉制度下“中舉後需等待吏部補缺才能實授官職”的流程。
相關詞彙
近義詞包括“實任”“補缺”,反義詞為“署理”“代理”。
跛眇脖臍撐委傳録捶句次比誕發當午的竅敵偶返複非災浮上水負性搆結故作高深後世候選花崗石剪燈新話靜外驚魇金人偈角力戲鸾颠鳳倒鸾辇落實旅程冥助麛夭黏惹偏裨瓶玩牽比淺缪騎兵青雯清燕勤學蛩山七言詩器猷确當莎衣蛥蚗十敗石葉說到做到倏歘聳恿搜牢添房屯夷午陰瑕蛤黠狐鄉大夫相面先生小主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