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代匮的意思、代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代匮的解释

谓匮乏时取以代用。《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 姬姜 ,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匱。’言备之不可以已也。” 孔颖达 疏:“蒯与菅连,亦菅之类……并可代丝麻之乏,故云无弃也。” 宋 刘攽 《知襄州谢上表》:“绍庭之初,方勤心於陟降;思皇之际,亦代匱於细微。”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天下无定境亦无定论》:“此心在焉,则菅蒯不可以代匱,糟糠不可以下堂,是未尝有正色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代匮(dài kuì)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在匮乏时作为替代或补充”。据《汉语大词典》编纂处释义,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成公九年》,原句“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代匮以丰,礼之经也”,指在物资短缺时用丰盈之物填补空缺,体现古代储备与调节的智慧。

从构词角度分析,“代”表示替代、接替,“匮”意为缺乏、不足,二字组合后扩展出两层含义:一是指代用品的储备功能,如《礼记注疏》中提及“代匮之蓄”指预备物资;二是引申为临时补救措施,如宋代文天祥《正气歌序》用“仓皇代匮”描述应急状态下的权宜之计。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多用于描述国家治理或家族管理中应对突发状况的机制,例如《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时期“置常平仓代匮”,即通过粮仓调节灾年粮食供应。现代汉语中虽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典章制度时仍具重要参考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代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ài kuì,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解释


详细释义

  1. 替代性补充
    本义为在物资短缺时寻找替代品或临时解决方案。例如《左传》中引用诗句:“莫不代匮”,说明需提前准备以应对匮乏。

  2. 互助与承担
    引申为“代他人承担困苦”,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如宋代吴芾诗云:“顾此衰病躯,岂堪长代匮”,表达体弱仍愿分担责任的意愿。


使用场景


文献出处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或典籍原文,可参考《左传》及宋代文人文集。

别人正在浏览...

隘人案准包孕便邮鞞扇舞苍劲残伤侧寒长册禅宗承训辞谒刀刃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东牖笃耨二郑法律行为蕃宣飞英赋材皋圃寒籁闳门渐染夹片恝然警备景慕抗礼夸饰窋窡剌阘辽壤履机乘变邈视闽岭谬易南维鸟径貔貍栖粮庆惠起娘秦腔溶瀛三珠树芟除生各札申主食必方丈十行本送往迎来锁梁套间踏雨微道温香艳玉芜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