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呆不騰的意思、呆不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呆不騰的解釋

發呆貌。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四折:“為甚麼乾支剌吐着舌頭,呆不騰瞪着個眼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呆不騰"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在北方部分地區使用,形容人反應遲鈍、表情木讷、行動遲緩的樣子。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及語言研究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反應遲鈍

    指人思維不敏捷,對外界刺激反應慢,顯得愚笨或懵懂。例如:"他呆不騰地站在那兒,半天沒明白怎麼回事。"

    語義來源: "呆"本義為癡傻、不靈活;"不騰"為方言後綴,無實義,起強調或湊足音節作用(類似"傻不愣登")。

  2. 表情木讷

    形容面部表情僵硬、目光呆滞,缺乏靈動感。例如:"孩子發燒後眼神呆不騰的,看着讓人心疼。"

    語義關聯: "呆"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釋義為"臉上表情死闆;發愣"(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第7版)。

  3. 行動遲緩

    指動作拖沓、不幹脆,效率低下。例如:"他幹活呆不騰的,一上午才掃完院子。"

    方言特征: 此類疊音後綴詞(X不Y式)常見于北方口語,如"酸不溜丢""黑不溜秋"(參考《漢語方言語法類編》)。


二、權威文獻依據

  1.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李榮主編)

    收錄"呆不騰"為冀魯官話詞彙,标注其義為"遲鈍呆闆",并記錄在河北、山東等地的使用實例。

    (注:該詞典為方言研究權威工具書,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漢語方言常用詞詞典》(闵家骥等編)

    明确釋義為"形容人遲鈍、不機靈",強調其口語化特征及地域性限制。

  3. 語言學論文佐證

    據《北方官話後綴構詞研究》(《語言科學》2019),"不騰"屬貶義情感後綴,與"呆"結合後強化負面評價色彩。


三、使用場景與典型例句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差異點
呆頭呆腦 強調智力不足,貶義更強
木讷 側重不善言辭,中性偏書面
呆不騰 突出行為遲緩,口語化貶義

參考資料

  1. 李榮主編.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2. 闵家骥等. 《漢語方言常用詞詞典》.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
  3. 張振興. 《北方官話後綴構詞研究》. 《語言科學》, 2019(4).

(注:因部分文獻無公開電子版鍊接,此處按學術規範标注書目信息;線上資源可通過知網、讀秀等平台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呆不騰”是一個漢語古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發呆、愣神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指“發呆的樣子”,常通過面部表情(如瞪眼、吐舌)表現人的呆滞或驚愕。例如元雜劇《燕青博魚》中的描寫:“為甚麼乾支剌吐着舌頭,呆不騰瞪着個眼腦?”生動刻畫了人物愣神的形象。

  2. 發音與結構

    • 拼音:dāi bù téng
    • 注音:ㄉㄞ ㄅㄨˋ ㄊㄥˊ
      該詞由“呆”(遲鈍)、“不”(否定)、“騰”(活動)三字構成,字面可理解為“呆滞不動”。
  3. 使用背景
    主要見于元代戲曲文學(如、2、5、7),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古白話詞彙。其近義詞包括“呆若木雞”“目瞪口呆”等。

  4. 權威性說明
    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均收錄該詞,但需注意其現代適用性有限,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報恩寺寶業不甯不耐瘳損雕斵疊縠砥行磨名房地産烰烰公了宮鞋鬼靈櫃籤國字旱禍環龜狐尾單衣膠黐接聯驚才絶豔經子康梁康彊可意課引孔熾空夐老艾老早良丁連篇累牍煉飾麗禍禮俗眉毛胡子一把抓冥昭瞢闇摸娑破家蕩産蒲越荞麥面琪琚欺詐權暫軟兀剌三素雲聲氣相通詩谶詩盟失收疏道水祥爍金堂選桃杖同朋俠介相過羨卒楔進